陈群:没两把刷子,我能当托孤大臣?
魏文帝曹丕死的时候,叫来了四位大臣托孤,让他们辅佐曹睿。这四个大臣分别是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曹真、曹休自不必说,都是曹氏宗亲,关系亲,资格老,能力又强;司马懿也算得上是功勋卓著,这三个人当托孤大臣,满朝文武都没话说。而陈群,虽然当时顶着个镇军大将军的头衔,可是他的名声不但不大,而且还不太好。在许多人眼中陈群就是光拿工资不干活的人,所以许多人听到他也成了托孤大臣的消息后,都忍不住要问一声:他凭什么啊?
其实陈群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想当年,曹操向他认过错,曹丕对他以朋友之礼。要是真没两刷子,陈群怎么能成为托孤大臣?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陈群这么牛,为什么当时的人反而总讥讽他“居位拱默”(当着官,却什么事都不干)呢?这和陈群的行事风格有关,虽然一直以来他都做了许多事,但他都不太想让人知道。保持低调,正是他取得成功的第一把刷子。
陈群的低调很有特点,他不但很少夸耀自己的功劳,反而常常主动把功劳推给上级。当年,曹操有个喜爱大臣叫刘廙(yì),刘廙的弟弟曾引荐一个叫魏讽的人,魏讽后来造反,刘廙因为弟弟的关系也在被杀的名单中。曹操不想杀他,可又找不到理由放他。这时陈群便去向曹操求情,曹操很高兴,马上便赦免了刘廙,让他官复原职。刘廙获救后去感谢陈群,陈群却说“你被赦免都是曹操的英明决策,我哪有什么功劳”。
在处理主上的过错时,陈群也遵循着独特的低调原则:主上有错要纠正,但要悄悄地进行。侍奉曹操时,陈群就曾反对曹操恢复肉刑。等到明帝曹睿继位,陈群更是火力全开,不断地给曹睿提意见。曹真想从斜谷、子午道攻蜀,陈群劝说曹睿反对,最终唤回了曹真。曹睿的幼女去世,曹睿想以成人之礼将她风光大葬,陈群又拒理力争。
曹睿大修宫殿,耽误农时。陈群上书反对,认为此时天下未定,不应大兴土木。曹睿看到他的奏书后竟然回给了陈群一个特别奇葩的理由:正是因为天下未定,才要大兴土木。等天下安定之后,百姓都安居乐业了,哪能再让百姓来修宫殿。曹睿本以为这个理由可以说服陈群,谁知它确激起了陈群更激烈的反应,陈群再次上书反对,更是直接批评曹睿:“你要做什么事,还会找不理由”吗?激烈的言词,让曹睿也心生畏惧,不得不减少了工程项目。
陈群干了这么多事,他是如何做保密工作的呢?原来,他每次上书前都会把草稿先销毁,然后再秘密地将奏折呈上,这一来,除了他和主上,其他人都不知道这件事。这样做即可以给主上提意见,又能保全主上的面子。如此贴心的大臣,哪个皇帝不喜欢?
陈群给皇帝写的奏折,直到曹芳继位后才向大家公布。曹芳为了表彰名臣,同时也给大臣们提供一些奏折范本,于是将一些写的好的奏折编辑出来,大家这才知道陈群不声不响地竟做了这么多事。
陈群的另一把刷子就更厉害了——他眼光准,善识人。
早年陈群在刘备手打工时,徐州陶谦病死,刘备想去徐州,陈群就劝他别去。当时东方的袁术也想要徐州,而刘备的后方就是吕布。如果刘备去徐州,必定会与袁术相争。这时,吕布若来袭击他的后方,刘备必败。刘备不听,东往徐州,果然遇上袁术,又被吕布袭击了后方,两面一夹攻,刘备大败。之后陈群便拒绝刘备,转投曹操。
刚投到曹操门下,陈群就发现曹操居然招揽了乐安人王模、下邳人周逵边这两个渣男,于是他马上建议曹操不可任用们,可曹操不听啊,曹操想:渣男处处有,我这特别多。我用人看用的是才,至于品德嘛,不是那么重要。结果,后来两人果然犯法被杀,曹操这才信了陈群并向他道歉。陈君便向他推荐了广陵人陈矫、丹阳人戴干。后来东吴为叛,戴干因忠义死于变难;陈矫更是了不起,他能言善辩,断案有法,在曹操时便受到重用。曹操刚死,他又力排众议假借卞夫人的命令让曹丕承袭曹操的爵位,成为曹丕袭爵的头号功臣。陈群的眼光可见一斑。
陈群除了能向主上推荐人才以外,更重要的是他还能将自己选才的眼光制度化,他创立了一种全新的人才选拔机制——九品中正制。这种制度将人才分为九等,以家世、品行为标准进行考核,改变了过去选拔人才没有标准的历史,并成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有了这种制度,皇帝再也不用担心选不到人才了。So easy!
如果说四位大臣中曹真、曹休、司马懿主要是以武功保卫魏国的疆土,那么陈群则是靠着文治来守护魏国的江山。魏文帝曹丕将陈群列为四大托孤大臣之一,看中的就是陈群这两把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