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身体记载的童年创伤记忆,反应在成年后的关系中

身体记载的童年创伤记忆,反应在成年后的关系中

作者: 睿心WiseHeart | 来源:发表于2022-06-15 19:12 被阅读0次

你知道吗?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伤痛你可能已经遗忘了,但大脑和身体却从未忘记事件发生时的恐惧!

科学实验也发现:情绪和身体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非常相似。

当一个人说感到“心碎”的时候,“心碎”其实已经不完全是一个比喻了,他的神经系统可能真的体验到了同级别的疼痛。

今天这篇文章,让我们了解身体为什么会记着那些伤痛,以及清除你身体的受伤记忆,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爱丽丝·米勒在《身体不说谎》一书中写到的主人公兰波,一生在追求母爱,最终消逝在童年的牢笼里。

兰波,是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他的母亲是一个虚荣、高傲、顽固、乏味又心怀仇恨的人,并且喜欢将兰波完全置于她的控制之下。

起初兰波以为这是爱,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发现母亲对她的关怀不是因为爱,是因为母亲的控制欲。

但是他又不能恨自己的母亲,毕竟母亲是生他养他的人,因为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于是他将恨意对准了自己,无意识地坚信着那些谎言和冷漠是自己应得的。

于是,在他的青少年时期,曾两度逃离家中,不过每次都被带了回去,重回母亲的“照顾”之下。

他被这种厌恶折磨着,试图靠酒精、大麻、苦艾酒、鸦片以及到远方旅行来逃离这种感觉。

再后来,兰波认识了保尔·魏尔伦,两个人因为文字而惺惺相惜,互相陪伴与支持,而兰波对于爱与真正的沟通的渴望,起初在这段关系中也得到了满足,但到后来关系越来越亲密的时候,兰波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童年对母爱的猜疑。

正是因为这样,两个人之间的爱意无法永存,最终他们逃向毒品,给彼此造成了许多精神伤害。魏尔伦最后扮演起如同兰波母亲般的毁灭性角色,在喝醉酒后甚至用枪攻击兰波,并为此在牢里服刑两年。

而兰波在37岁那年,死于癌症。

因为一生都没有得到“真正的爱”,也就是童年时错过的爱,所以兰波一生都在寻找爱,比如体谅、同情他人,或者给予别人自己从未得到的,但是所有的尝试都落空了。

身体终其一生都在寻求,它童年时迫切需要但未能获得的滋养,这就是为什么身体会记着那些伤痛的原因。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在压力和焦虑之下,身体总会出现莫名其妙的疼痛感;

小时候因为被父母抛弃过,所以在亲密关系中,很依赖对方;

孩童时期受过创伤,一直没有走出那个阴影,每次想起还会感到痛苦;

……

有些事情,其实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这些记忆,你的潜意识、你的身体都帮你记得,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的生活。

心理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在所有的身体记忆中,负面语言和肢体虐待的双重攻击,造成的创伤对人的影响深远。

特别是在孩童时期受到的伤害,一般很难走出来。

比如,孩子因为做错一点小事情,就被父母大骂、打耳光、打屁股等,这对孩子的自尊心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会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父母比较极端的话,对孩子的成长也很不利,而孩子要走出这一段记忆,也需要很久的时间,但是在他日后的生活中,如果再次遭遇小时候类似的事情,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心很容易崩塌。

所以当你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那是你身体的创伤印记,它在提醒你曾经受过的伤痛,不要感到害怕,而是去感受身体那个部位的疼痛,从而去接纳它,允许疼痛的出现,而不是去刻意的压抑

作者在《身体不说谎》书中写道:

有些人为了逃避那些创伤带给自己的伤痛,会通过吸毒、赌博或者一些极端行为来释放自己,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身体压力更大,患上其他身体疾病。

所以,不要忽视你的身体,去倾听它的声音,感受它的存在,并接纳和允许它的疼痛,细心地呵护它。


虽然,走出身体的记忆需要很长的时间,过程也很漫长,也可以尝试着去清除身体里的痛苦记忆,而不是任它影响我们的生活。

 1、与父母分离 

在《身体不说谎》中,作者写道:在伊丽莎白小时候,她的父母曾给她带来极大痛苦,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她最终成功地摆脱了这种痛苦。

伊丽莎白的母亲在她小时候,只要有不合心意的时候,就会对伊丽莎白拳打脚踢,那个时候的伊丽莎白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只能察觉母亲的情绪,避免自己挨打。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伊丽莎白,得了抑郁症,于是她开始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医生告诉她,和母亲和解,是有效办法。

但是伊丽莎白很难做到和母亲和解,因为她只要和母亲在一起,她的身体就开始出现疼痛,比如:偏头痛或者坐骨神经痛。

于是,伊丽莎白减少见母亲的次数,身体也不再提醒她那些疼痛的记忆,她对母亲的恨意从而也减轻。

这也是其中一种方法,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里,尹建莉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我们在学会爱与接纳的同时,也要在受到严重伤害时,学会建立自己的边界,切断与父母不必要的接触。

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给自己愈合创伤的空间。

 2、去爱童年的自己 

当年纪越大,就越难从别人身上获得父母未曾给予的爱。但身体的期待却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停止——甚至完全相反!期望通常会转嫁给其他人,最有可能的对象就是自己的儿孙。

离开这种困境的办法,就是能对这种机制有所自觉,并借由自我觉察的过程,竭尽所能地看清我们的童年真相。我们便能给予我们自己从出生以来或更早以前就等着被填满的需求。

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给自己提供未曾从父母身上获得的重视、尊重、对自身情绪的理解、必要的保护,以及无条件的爱。

为了达到此,我们需要一项特殊的能力:去爱童年的自己。没有这种爱的能力,我们就不会知道爱是什么。

当我们的情绪,在他与我们面前一步一步地揭露童年曾承受过什么,以及过去必须忍受些什么时,这位陪伴者可以陪我们一起体验我们孤单、年幼时的惊惧与愤怒。

如果我们得到这种陪伴,我想我们就可以从此刻开始去帮助我们心中的那个孩子,去理解他的身体语言,去探究他的需求,而不是像我们的父母那样一直以来忽视这些需求。

当我们不再需要将精力耗费在压抑自身的真相后,就不会活得很压抑了。


 3、感恩我们的身体 

其实,我们的身体就是一面镜子,无论是我们情绪欠佳,还是再次回到了童年时期创伤所带来的不好感受里,它都会在第一时间告诉我们。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每一种疾病都是一种表达,当我们压抑一些东西,不允许它在心理和灵性层面表达时,它会通过身体而表达,这就是身体的疾病。“

所以,要好好对待你的身体,拥抱并爱抚它,因为身体承载了我们的一切,有健康的身体,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

最后,要善待我们的身体,并且学会接纳它,呵护它,只有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

文章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身体记载的童年创伤记忆,反应在成年后的关系中

    你知道吗?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伤痛你可能已经遗忘了,但大脑和身体却从未忘记事件发生时的恐惧!科学实验也发现:情绪和...

  • 修行日志~2019-8-11

    今天的冥想主题还是《疗愈父母关系,疗愈原生家庭创伤》。 习惯了这个主题的冥想,每天都想着在冥想中找寻童年的点滴记忆...

  •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

    回溯童年的记忆 我们身体的障碍 我们的细胞都有记忆功能,我们出生时,这种戏剧性的创伤记忆就会被我们的细胞保留。现在...

  • 疗愈我们的内在儿童

    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过伤,没有疗愈的童年创伤,会让成年后的我们依然陷入创伤的限制里。童年的创...

  • 读书笔记|轻疗愈

    身体的应激反应是负面记忆激发的结果,这些负面记忆根植于童年创伤或习得性反应无论身上激素对大多数人来说身体的应激反应...

  • 童年时期的一些重大的创伤性记忆是否会影响成年

    童年时期的一些重大的创伤性记忆,会给成年后造成挥之不去的阴影吗? 答案是也不是。 一方面,创伤性的经验可能意味着对...

  • 第347篇|2020-04-30

    被关注的需求,是关系中最常见的需要。 童年关注的匮乏成为成年后关注的需要。当童年的需要未被满足时,成年后就在关系中...

  • 不良循环怪圈

    今天阅读《与童年创伤和解》,里面提到童年受虐的循环怪圈这个现象,讲述大部分受创者都经历过童年创伤—成长为不健康的成...

  • 疾病只是一种语言

    身体是智慧的,它记载的不仅仅是我们身体的那些不舒服,那些症状,它更多的是记载着我们的情绪,我们曾经的创伤…… 如果...

  • 名人名言及金句摘抄

    摘抄 关于原生家庭的 1,成年后的人格缺陷,都来自于童年的创伤。 -----弗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身体记载的童年创伤记忆,反应在成年后的关系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yz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