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四阿哥写作社群人生百味诗情放飞
王金庄地名文化志第三章大南南叉第一节小石崖沟

王金庄地名文化志第三章大南南叉第一节小石崖沟

作者: 李彦国 | 来源:发表于2020-12-15 08:22 被阅读0次

                  第一节,小石崖沟

地理环境及地形地貌

小石崖沟是大南南叉左起第一道小沟,位于东径113°82″,北纬36°58″,海拔893米。东至山顶,西至大南南叉大路,南至起连坡,北至前东沟的双结堰。前边是黄龙洞、黄龙庙、团结水库,包括庙东坡从前到后一面坡。

区域内现状

小石崖沟地区现有梯田106块,面积32.3亩,石堰长10080米,其中荒废23块,12亩,石堰长3900米。小石崖沟有花椒树686棵,黑枣树78棵,柿树26棵,核桃树45棵,杂木树33棵。石檐子4个,人工打水井一眼,机井一眼,黄龙庙一座,水库一座,水库后底是黄龙洞。

土质及适宜种植的作物

小石崖沟梯田大部分是坡地。沟地约占三分之一。土质多黄土兼黑土,土层瘠薄,是典型的劣等地。种植的主要作物有,谷子、玉米、南豆、红小豆等粮食作物,产量很低。本地区主要种植花椒树、黑枣树等果树。

历史传承情况

小石崖沟最早由刘廷祥先祖开发,1946年为刘重新、刘从正、李昌茂、王怀吉、李胜元、李加元等村民所有。1956年后,归二街三街和五街集体所有。1976年,调整插花地,土地重新划分,小石崖沟地区土地归四街一队、四队、五队。1982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承包给曹香怀、曹建海、刘合吉、李现所、李宏亮、曹胜所等人。

地名的由来及故事传说

                    黄龙洞

干旱是制约村民生存的瓶颈。自元代祖先定居以来,就开始了在小石崖沟地区求水的探索。

这里有一股清泉,虽自古至今从未断流,但水量很小,祖先在泉眼处修一小井,小井北坡就叫小井坡的。小井后面打石拱建了一座龙王庙,烧香的炉台上刻有“大德元年”字样,使我们了解到我们的先人最早的原始求水行为。

庙旁是约100米深的双龙洞,黄龙洞口于明朝修建甃券,东边石腿上有石刻为记。

雨季下了透雨,洞里一股巨大的泉水突然喷发出来奔腾咆哮,尉为壮观。每年洞里出水的那一刻,成为一大喜讯 ,迅速传变全村。

这是一股季节性泉水,随着季节交替,夏秋哗哗流淌,冬春两季断流。

1970年代,在小石崖口人工掘了一眼15米深的水井。雨季有水,旱季无水。

钻井队还在小石崖沟,前后打了两眼机井(其中一眼在小石崖后面的双结堰),仍然无水。

后举全村之力修水库一座,接纳双龙洞里的泉小,从此彻底解决了干旱之年到几十里外挑水的历史。水库溢满后,清泉变碧水,这是王金庄最大的水域,惟独这里能看到水的碧绿。

建造水库时,把黄龙洞旁的黄龙庙移到了水库西岸。初一十五村人烧香求水从未间断。三月十五庙会,来到黄龙庙的香客更是络绎不绝,比过年还热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金庄地名文化志第三章大南南叉第一节小石崖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cm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