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娟坚持分享2006天。一天一点点,读书分享49天(2023.3.3,星期三)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学习力来自哪里?对,兴趣,探索欲。那么,探索欲又来自哪里?来自早期的依恋,当然其他层面也有相关性,但学习力最本质的来源还是依恋。所以,探讨依恋的构成就很有必要了。
依恋的构成有:第一个就是信任,第二个是情感,第三个是关注。这些东西都没有,咋可能让一个孩子有探索欲?一个孩子没有探索欲,他不可能有持续的学习动力。所以好多家长只在外围发愁,没在在本质原因上做工作。没有抓住关键点的管理,全是制造焦虑。越制造焦虑,给孩子传递的都是焦虑,因为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你不信任我。”然后,情感这块收到的是情感隔离,关注吧,只关注事不关注孩子这个人。所以,“你充分相信你孩子,你无条件关注孩子这个人的感受,不要光关注那个事,那样没用。人都废了,事成了有啥用!”其他层面有相关性,但不是本质原因。
一个小宝宝是如何探索世界的?来自母爱的灌注。如果没有母爱的灌注,一个小宝宝不可能对这个世界有探索欲。他会自闭,一直困在自闭期无法发展。所以,母爱的灌注是一切学习动力的原初,没有妈妈情感的灌注,小孩不可能会有探索欲。所以,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那些发展严重滞后的孩子就束着,回避、不探索,啥也不干。那就是依恋障碍,依恋关系出问题了——他对这个世界不信任,他对这个世界情感隔离,他无法展开对人与事的关注。那这个孩子就不可能有任何学习上的能力。他可能会表现为智力低下,没有情商,然后还有些精神病性的表现。这是按重的来说。如果再轻一点,到中学阶段就表现为没劲儿,可皮。他的依恋这部分减弱了,注意力不集中也跟这有关。所以,孩子回到家想看会电视,那就看呗。不是说天天看那几本教材就能考上好大学。一个人的知识面绝不是单靠教材打开的,也绝不是只考写作业就能打开的。所以,充分地信任孩子。但现实中很多妈妈往往是相反的表现:唠叨、啰嗦、不放心……唠叨啰嗦是不信任的表现,是自己心慌,在折腾。情感隔离是老师和家长最爱干的事。还有就是只对事不对人,从来不关注他这个人,只关注他成绩好不好,某个事干得对不对。有时候孩子都快难受死了,家长却说:“看他一回家就没事了。”有事没事都得先以人为本。比如孩子说想回家,家长就说:“好,我去接你”。去接他,这就是关注到孩子这个人了。回来了,嘘寒问暖哩。孩子在学校哪不舒服,他能给你打电话,就说明他这会儿一方面身体有需要,另一方面情感有需要。试想一下:当你心里可痛苦的时候,特难受,你翻你的微信,翻你的电话本,你有人打电话说没有?要知道,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给你打电话的。他给你打电话就是他有需要。他的需要还没说呢,你劈头盖脸地说:“好好学吧!哪有恁多事!”他还能信任你不能了?孩子的心眼一点都不比成年人少。有些感觉吧?咱啥时候会给可信任的人打电话?肯定是心里有事的时候。不舒服了,想找个人聊聊才打电话。所以说,学习动力最本质的相关就是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信任、情感和关注。而非其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