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连续蝉联图书榜首,确实不是虚名,对于这本很早入手刚刚才读的书来说,与其说是耳目一新,不如说是值得深思,找不到更加贴切的词语来形容我此时的心情,依然用手帐来和心灵沟通。
七个习惯七个习惯贯穿在四个阶段,前三个习惯的养成一定程度上促进个人领域的成功(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是第一)而第四个到第六个(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习惯的养成会获得公众领域的成功,人的一生如果每时每刻都有不断更新的(习惯七)意识伴随就会不断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
经典何为经典?就是读了还想再读,百看不厌的书籍, 而本书不但百看不厌,还能从中得到力量。
史蒂芬·柯维从用户的角度,由完整的理论体系做支撑,用自己丰富的语言给客户带来了不一样的用户体验。
史蒂芬·柯维认为只有能够经得住时代考验的法则才是重点,而技巧只能算是花拳绣腿。
柯维关注的是“塑造性格”是让人变成高效能人士,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作为大师级的教师,柯维承认自己的缺点,而且十分谦逊的把知识分享给大家。
由内而外造就自己每个人身处这个世界,看到的不乏成功和失败各种例子,而到底什么才是生存之本呢?
从1776年以来,到此书著成,接近200年,作者把美国关于讨论成功因素的文献拿来阅读,浏览,研究,从这200年的作品中发现,前150年论著强调“品德”,而后50年强调“个人魅力”,根据上面图解,不难看出“品德”作为成功之本的所有词语是具有内驱力的,而“魅力”之说类似于,阿司匹林和创可贴的快速止痛止血的药物。
技巧固然重要,而仅有技巧是不够的,就像一盆花,品德是根本,技巧是花朵,没有根基的花朵也不会长久开放。
世界不缺乏美丽,而发现美丽是需要一双洞察世事的眼睛。如何看待这个纷杂的世界呢?我们的“看”,是受个人背景,成长经历以及一些生活经验影响。这就是思维定式。
客观的分析和了解了思维定式,后面就是接纳了,如果说,之前在沟通中我们和他人观点有异,只能说是立场不同,他人观点和我们的观点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
由内而外的力量书中举了例子,在纽约的地铁中父亲不能管教几个孩子,他们在一起喧闹,当有人提出异议的时候,父亲的语言使我们的思维发生了转变,原来是孩子们的母亲在一个小时前去世了~不知道此时,我们还会不会讨厌这种喧闹,也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埋怨父亲对于孩子的放纵?
并非所有思维的转变都是当即发生的,地铁事件引发了作者关于教育以及的孩子的感悟。
本书中的灯塔事件,是船长驾驶的船在大雾中行驶遇到对面灯光,船长要求对方调整20度方向,而在僵持中,收到了信号,对面原来是灯塔。结果,船长下令改变了航道。这位船长深处大雾,看不清事实,而灯塔就如原则,是不能动摇的自然法则。。
主观事实是我们对于事物的描述,而灯塔则是引领人类成长的原则,原则不同于价值观,即使匪徒杀人犯也有正确的价值观,而没有受价值观的指引,却违背了良善的原则。
作者在多年前也同样会犯错误,女儿三岁生日派对收到各种礼物,而自己完全抓住所有礼物,不去分享,作者想出各种办法让孩子将礼物分享给大家,孩子不听,作者最后采取强硬措施,抢到玩具,给其他小朋友。多年后,作者领悟到孩子的成长过程~先经历拥有,才能经历付出,成长就是循序渐进的自然法则,我们要尊重遵循这种法则与成长经历。
现在的社会节奏崇尚“快速”,快餐,快成长,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总是羡慕一些快速达到成功的路径,并且追寻,三天学会……,21天……,这让我想起曾经听到的故事,一名饿汉,一次吃了十个烧饼才吃饱,当时特别后悔,早知道就不吃前面九个烧饼了,直接吃第十个,这不浪费了吗。然而没有前面九个烧饼作为铺垫,怎么能撑的起最后一个烧饼的饱腹感~道理都懂,就是过不好一生……
我们需要新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水平,以品德作为基础,以原则为中心,从内而外的改变和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真诚的理解以上这些原则,坚持以品德为基础,并融入生活,付出行动,就会从内而外的全方位造就不一样的自己,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