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盛极一时,社会上曾有“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景观。这到底是怎样一个奇特的女子,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
吕碧城出生于安徽旌德,父亲是光绪进士,书香门第,她自小便受到了良好教育,但是12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由于家中没有男丁,在那个人多势众的年代,族人以其后继无人为名,对她家的财产巧取豪夺,各自据为己有。
人心如此凉薄,在她12岁那年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曾经9岁那年,汪家曾与她订下婚约,可是这场封建家庭父母之命包办的婚约简直不堪一击,在她父亲去世后,汪家立刻与她解除婚约。家庭破败,年幼丧父,加之被退婚的耻辱,那一年,她经历了同龄人不曾经历过的残酷与隐忍。迫于生计,她不得已随母亲远走娘家。
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她又从外公家辗转到了舅舅家,在那里度过了七八年寄人篱下的生活。寄人篱下最能使人成长,也最能磨炼一个人的心性与意志。也许是因为从小遭受的种种变故,也许是为了掩盖内心特有的自卑与孤独,她固执而又叛逆。
1904年,她想要去天津女子学校,被舅舅苛责后,她愤然离家出走,一个人远赴天津。她是勇敢的,至少在那个年代,敢于像她这般摆脱家庭,追求自由的女子还是很少的。
在天津,她遇见了《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并且得到了他的赏识,成为了《大公报》的女编辑。此次工作,为她以后的路打下了坚实基础,毕竟当时报纸是新兴媒介,是外界认知世界的一个窗口。
在那个时代,突出的女性很少很少,而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一个。物以稀为贵,在众多精英男性的支持下,她曾经出任北洋女子中学总教习,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后又担任参政一职。作为一名女子,她的成就超越了同时代的很多男性,只是后来她看不惯官场的丑恶,才正式下海经商。
有了在曾经的人脉积累,经起商来自然得心应手,积累了大量财富,在上海,她唱歌、跳舞、喝酒,过着纸醉金迷,奢华无比的生活。
所谓曲高和寡,她自然很难找到合适的恋人。其实,她不缺金钱,不缺才华,她最为看重的就是恋爱双方精神上的共鸣。
后来,她终于遇见了杨志云,情投意合,恩爱无比。两人“诗简往还,文字因缘,缔来已久”,这一段感情原本可以幸福甜蜜,只是那个时代,社会在进步,人的思想却未必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从旧时代走来的杨志云仍然企图三妻四妾,唯我独尊。
这样的爱情自然不是吕碧城所期望的,她一直期盼的只不过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她只不过是想要成为对方的唯一,只不过是想独占那一份恩宠,可是杨志云打碎她美好的梦想。
梦碎以后,她斩断情丝,断然离去,不带一丝留恋。这种作风符合她的性格,她曾是女权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是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以她的高傲,怎么可能委曲求全,和别人共侍一夫?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她的真实写照,在她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委屈求全或者将就这样的字眼。
她说“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启超早有妻室,汪精卫年岁较轻,汪荣宝尚不错,亦已有偶。张蔷公曾为诸贞壮作伐,贞壮诗固佳,耐年届不惑须发皆白何!我之目的不在资产及门第,而在于文学上之地位。因此难得相当伴侣,东不成,西不合,有失机缘。幸而手边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耳!”
她终于还是没有遇见那个对的人,她用事业上的成功驱赶感情中的孤独。
她一生孤独,心中所愿所求,无非是精神上的安定,只是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终其一生,她都是孤独的。
1943年,在她临终前,曾写下自挽诗一首:“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从此,匆匆走完了61载春夏秋冬。
她死后,亲人遵其遗嘱:“遗体火化,把骨灰和面粉为小丸,抛入海中,供鱼吞食”,此后,世间再无吕碧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