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儒家亦承认前后世
“不信人死更生、惠施得福”,这里有一些是我们佛教不共的讲法,比如系统地讲六道轮回等;但是也有一些,在其他宗教乃至儒家里面也会略略讲到。就像印祖在《文钞》中就讲,儒家经典也是承认前后世,承认因果的。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因果为儒释圣教之根本说》:
“夫因果报应之言论事实,见于经史者甚多。在《书》则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此犹可谓只论现世,及子孙耳。至《洪范》之五福六极,若不推其前生之因,专归于王政,则成无稽之谈……”
“夫因果报应之言论事实,见于经史者甚多。”讲因果报应的言论和事实,在“经史”之中是很多的。这里“经”指儒家的经典著作,“史”指史书,即正史。
“在《书》则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书》”也就是《书经》,《尚书》。
“至《洪范》之五福六极”,《洪范》是《尚书》中的一篇,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可以说,《尚书》是在佛教传进来前,我们本土流传时间最久的一个传统的儒家经典,里面提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向用五福,威用六极”,这些可以说也有一些善恶因果的道理在里面。特别是像《洪范》的“五福六极”,你无法以现世来解释,只能用三世来解释。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因果实证序》:“箕子之陈《洪范》也,末后方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用,以也。极,穷困苦荼也。五福六极,实示前生之善恶因,及现生之善恶果也。”)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挽回世道人心标本同治录序》:“《洪范》,乃大禹所著,箕子以陈于武王者。末后五福六极之说,发明三世因果之义,极其确切。”)
下面我们再看《文钞》:
“孔子赞《易》,于《文言》则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于《系辞传》则曰:‘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非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说乎?”
“孔子赞《易》,于《文言》则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孔子也说善恶会报及子孙。这也是讲善恶报应。
“于《系辞传》则曰:‘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系辞传》也是孔子赞《易》的一篇内容。
“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原”和“要”是推求的意思,“原始要终”也就是推求事物的开始和结果。“故知死生之说”,这样就能知道“死生之说”。要注意,这里不是生死之说,而是“死生之说”,也就是死了之后还会再生,所以是“死生之说”。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这就说明人死之后,不是如灯灭一样,一了百了,而是还会有游魂、鬼神。这里就讲得非常明显了。
“非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说乎?”从这些地方我们很明显就能看出来,孔子并不是像我们现代人一样不相信前世后世,不相信有善恶报应的。这是古人和我们现代人不一样的地方。
接着看《文钞》:
“至于《春秋左传》,及《二十二史》中,善恶报应生死轮回之事,则多不胜书,《二十二史感应录》二卷,乃存十一于百千耳。是知儒者不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理,不但有悖佛经,实为逆天命而侮圣人之言。否则六经便非儒者之书,而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及历代作史者,皆为惑世诬民之罪人矣,有是理乎哉。”
乃至《春秋左传》及《二十二史》中,也有很多提到善恶报应、生死轮回的。《二十二史感应录》里面讲的都是正史上摘录下来的一些因果报应的事情。
这样我们也就可以知道,儒家的经典也是承认前后世的,甚至正史当中也有大量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记载。
二、以理推知前后世存在
前面印祖是根据儒家经典,比如《尚书》等古书中讲的因果善恶报应的事情。下面我们还是根据《文钞》里面讲的,以道理来推知前后世的存在。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因果为儒释圣教之根本说》:
“若无三世因果,则天之畀于人者,便不公平,而作善者为徒劳,作恶者为得计矣。惟其宿世之功过不同,以致今生之享受各异,所谓‘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耳。故佛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了此,则苦乐吉凶,皆自己罪福所感,非从天降,亦非人与。是以君子聿修厥德,素位而行,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若无三世因果,则天之畀于人者,便不公平,而作善者为徒劳,作恶者为得计矣。”“畀(bì)”:给予。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三世因果,不以这个道理来解释的话,那就好像老天爷不公平。有些人生下来就有福贵,有些人生下来就贫穷,难道是老天爷偏心吗?而且如果没有三世因果,那么作善反而变成了徒劳,作恶者反而可以通过计谋实现自己的目的,那作善还有什么意义呢?
“惟其宿世之功过不同,以致今生之享受各异”,因为宿世所造的业、功过不同,所以这一世受的果报也不一样。这样就比较合理,也合情。
“所谓‘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耳。”“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是出自《诗经》。“自求”,不是向别人去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自己去断恶行善,自己就能得到多福。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也是讲这个道理。不是老天爷给你降福降祸,而是我们自己造业招感来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是出自《左传》。所以我们看,在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古书里面,就是有这样因果报应的讲法。
“故佛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就像佛经里面讲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从你今生所受的果报中,就可以观察到你前世造了什么业;“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想要知道来世,那你就看今生你是怎么做的。这个道理应该非常明白。
“了此,则苦乐吉凶,皆自己罪福所感,非从天降,亦非人与。”不但佛教里面这样讲,乃至于道家、儒家也会讲这个道理。当然道家、儒家没有佛法讲得系统明白,只是略略提一下。
“是以君子聿修厥德,素位而行,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为什么儒家的君子能够“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呢?因为他相信有因果善恶报应,知道前世造了什么样的业,今生也就有什么样的果报,相信有命,也就是相信有因果,所以就不会怨天尤人,不会去攀缘。
下面我们看《龙舒净土文》:
“人有不信因果,从而不信净土者。夫因果乌可以不信乎?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若不信此语,何不以目前之事观之。人生所以有贫富,有贵贱,有苦乐劳逸,有荣辱寿夭,其祸福种种不同。虽曰天命,天岂私于人哉?盖以人前生所为不同,故今生受报亦不同。而天特主之耳。是以此身,谓之报身。报身者,报我前世所为,故生此身也。天何容心哉?”
“若不信此语,何不以目前之事观之。”如果你不相信因果,那就以“目前之事”,以我们的所见所闻来观察、思维。
“人生所以有贫富,有贵贱,有苦乐劳逸,有荣辱寿夭,其祸福种种不同。虽曰天命,天岂私于人哉?”这些虽然说是天命,但是天难道还有私心吗?对谁特别好,对谁特别坏?
“盖以人前生所为不同,故今生受报亦不同。而天特主之耳。”这并不是天有私心,而是因为我们前世所造的业不同,所以受报不同。
“是以此身,谓之报身。报身者,报我前世所为,故生此身也。天何容心哉?”所以我们的身体也叫做“报身”,是一种果报。
下面再看《龙舒净土文》,根据我们所见所闻的事情来比类理解:
“譬如人有功罪于外,当受赏罚于官府。官府岂私于人哉?特以有功当赏,有罪当罚,而主之耳。岂以赏罚无故而加于人?世间官府,犹不以赏罚无故而加于人,况天地造化,岂以祸福而无故加于人乎?”
因果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如果没有善恶因果报应,道理上也说不过去,好像老天爷有私心一样。这个道理应该容易明白。
这样我们从理上也可以思维分析,以理来推。这是《龙舒净土文》里面所讲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