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丽如果
女儿在一岁三个多月的时候第一次说‘粑粑’这个词,是在她拉了粑粑后说的。
女儿有意识自己拉了粑粑,并说出‘粑粑’两个字,我想这是换作任何一个父母都能为之自豪的一件事。
当时的我异常高兴,异常自豪,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看,我女儿多聪明呀;
同时,没有意识到,我的虚荣心也在悄悄滋生,并开始作祟,而这导致我女儿在屎尿问题上走了一大段弯路。
我急切的想让我女儿快速的学会自主屎尿来表彰我育儿能力,并让我在同辈或长辈面前有炫耀的资本,所以我开始了训练女儿,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个所有新手妈妈都在奋力纠结的课题;
在女儿每次说‘粑粑’的时候,我便立马一把抱起她,不管她有没有拉,扯掉纸尿裤强行让她蹲着,目的是为了让女儿知道拉屎拉尿必须得要蹲着这些过程;
然而,事与愿违,女儿从一开始的反抗、哭闹到再也不说‘粑粑’这个词,甚至连拉过后洗屁股这件事她都跟要她命似的,拼命挣扎,需要两个人才能把她搞定;
大概在她心里被我种下的是这样的信念:只要一说粑粑,妈妈立刻变身恶魔,强迫我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我在屡试不爽之后,不得不不放弃,且不得不用‘她还小,很多孩子都是两岁才学会的’类似的话来说服自己;
我的无为,在短时间内轻松解决了困扰全家半年的难题!实际上这个事情在我心里已经累积了一大片焦虑,所以在女儿一岁八个月的时候,因为工作的原因,女儿被她爸爸送去给他奶奶带了,我心里是松了一口气的――终于不用面对这个烦人的问题,以她奶奶的经验,给她奶奶带几个月,这个问题基本上应该也解决了吧!
然并卵,事实是女儿到满农历两岁的时候都依然没有太多的进展,而且据她奶奶说在一个多月以前就已经开始训练,奶奶训练的方式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女儿把尿;
在一次我回家看女儿的时候,女儿的姥姥还给我讲了这样一个笑话;
一次女儿又拉在裤子上了,姥姥一边给她清理一边说,‘你这孩子,怎么又拉裤子上了,就不会蹲着拉,或者知会一声也行啊!’
女儿立马反驳,‘穿上尿不湿不行啊?’
简直哭笑不得,从她姥姥讲的这个事情来看,女儿已经对屎尿的这些问题深深反感,以我对她奶奶和姥姥的了解,平时这样的关心唠叨肯定是非常多的,而这种唠叨看似关心,实则让人感受到的是责备,传达给孩子是:自己不好,自己连这个都做不好的负面情绪;
当一个人有情绪的时候,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反抗;
事实上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超强的反省能力(前提条件是不被打扰或者打断),特别是孩子,而旁人的唠叨打断了她的自我反省,当她把被打扰的情绪都用在反驳上的时候,要再想进入反省的状态,几乎已经是不可能了;
于是,我打算女儿还是自己来带,老人们经历的那个年代,思想和知识面很受限,即便遇问题他们也只能以自己的经验,无论心理还是思维都很难跳到更高的层次;而且自己的妈妈不在身边,对孩子成长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为此,在女儿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而我也为我之前的不负责付出惨重的代,并且这种代价不是一朝两夕就能解决的,几个月的伤害,也许得两年,也许十年才能慢慢愈合她的伤疤;
做了这个决定实际上我心里是特别忐忑的,后来经由育儿群的几个妈妈讨论这个问题我才得以明白;
有一个妈妈说,‘屎尿根本就不用训练呀,我孩子到两岁多自然就会了。’
又有一个妈妈说,‘是的,我儿子那会总喜欢在窗帘后拉,我笑笑,什么也没说,给他买一个小马桶给他放窗帘后面,让他知道拉在马桶里妈妈比较好处理。’
看到这里我就想,原来拉屎拉尿这么简单就能解决的吗?于是我开始反省自己,首先我看到的是我内心很深的焦虑感,害怕这么大还不会自主屎尿让别人嘲笑,这是我自己内心的问题却投射在了孩子的身上;
于是我决定管住自己的嘴,坚决不再用嘴和多余的行为来干涉女儿;女儿对洗屁股有很大的敌意,我就买来湿纸巾,尽量只用湿纸巾给她擦屁股;
开始的一个星期里女儿拉屎拉尿,总是等拉在裤子里了才告诉我,在头两天的时候我差点就忍不住要抱怨、指责一下女儿,每次有这样的情绪的时候我便告诉自己,这是我自己内心的焦虑,不是她的问题;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拉裤子里了,我只是一声不吭地给她把裤子换了,什么也没有说,直到她说‘妈妈,尿尿了’,我才答应一声‘妈妈给你换裤子。’
在第三四天的时候有一次提前叫她要拉粑粑,但接下来的时间里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我都怀疑她那次提前叫只是巧合罢了;终于在第八天的时候有了实质性的转折,在拉尿的时候全天只有一次拉在了裤子上,拉屎一次也没有拉在裤子上,都是提前叫我,之后越来越好,已经不会拉在裤子上了。
说实话倘若不是我亲自经历,或者当初没有坚定这个信念,说实话我还真难相信这么简单,什么都没有做,就这样自然的让孩子把这个屎尿“难”题给轻松解决掉了。
《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也许正是像尹建莉在她的书中提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向善,向上的!”
然而这前提条件就是父母不要去以自己的经验来过多的干扰孩子正常成长的历程;
曾有专家称,一个孩子单单从学会走路这个问题来说,它的难度系数就不亚于考研的难度;
我们做家长的千万不要让自己被局限的思维来衡量孩子的任何行为,倘若这样,孩子只会如你所愿,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你来教,将来也不可能青出于蓝胜于蓝,只会一代不如一代;
在这里我以一个故事作为结尾
干旱时节,小树把叶子蜷缩起来。园丁A透过表象看到了本质,及时浇水;园丁B视而不见,小树熬到下雨,也活了下来;园丁C很爱控制,不辞辛劳地把叶子一片片掰开,结果小树失水过多旱死了。
你以为你是园丁A,实际上你是园丁C!我们不可能理解孩子的所有行为,但起码,对孩子要怀着一分敬畏,不要自作聪明。
我的无为,在短时间内轻松解决了困扰全家半年的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