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从去年新年起吧,我对马拉松产生了想法,彼时工作压力山大,而跑步逐渐成为了我缓解压力常规方式,虽然每天跑的只有2-3公里,但是逐渐培养了我对跑步的热爱,而马拉松是跑者朝圣的方式。
第一次参见马拉松,并且只是一个半程马拉松,我也收获了太多经验和教训。
首先,是准备不充分,对于赛道的期望值过于理想,对于自己的跑步能力过于理想,忽视了补给品对于马拉松的重要性,对于自身的跑步节奏了解不够。
教训一,不要怕上坡,你真的有福份享受下坡吗?你现在经历的下坡路有多容易,你将面临的上坡路将难上加难,甚至让你精力散尽,寸步难行。
教训二,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前进,而不是忽视自己去适应别人,这样只会让自己更加的迷失。
教训三,不要以貌取人,跑马过程中你会看到形形色色的选手,他们高矮胖瘦各不相同,他们的跑步节奏也各有特色,但是永远不要用你刻板的印象去给人定位,
教训四,平平淡淡,奋斗向上就是幸福。
教训五,别轻言放弃。
在比赛之前,我首先忽视了补给品携带的问题,这是由于对于赛事补给的刻板印象,理所当然的认为不需要自己做额外的准备。但是,当跑过15公里左右时,由于早餐比较早,另外跑步过程消耗较大,我的体力严重下滑,跑不动,甚至有点走不动,感到特别冷,实在是一大疏忽。
另外我忽视了对于比赛赛道的了解,这当然也有组织者的责任,想当然的认为赛道都是平的……当然了,我也没有训练过在坡道训练的经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提供赛道海拔相关信息,直到我看到了另一个主办方提供的赛事海拔信息才恍然大悟,赛道的上坡下坡绵绵不绝对我的跑步节奏和体力有致命的影响,前2个坡拼了命的跑了上去,大概第3-4个坡停止跑步,慢慢走了上去,过了这几个上坡下坡,我想对于选手的考验应该足够了,不要再有坡了。但是,那只是我天真的想法,后面的坡道我已经筋疲力尽,后续的大概6-7公里已经没有能力再跑了,只能一步步向前熬。整个过程可以浓缩为这样,前5公里好累啊心脏快蹦出来了,快喘不过气了;前2个坡路,上坡好难跑啊,下坡太爽了,但愿后面全都是下坡;第3-5个坡路,实在跑不动了,我干脆走上去得了,下坡快点跑几步就好了;后面的赛程,一点也跑不动了,还有几公里,干脆先走一会再说吧,好冷啊,还是跑步舒服啊跑几步吧,跑不动了,还是走吧,腿好疼腿好疼,过了一会儿,脚好疼脚好疼,每走一步都是煎熬,就这样终于熬过了终点。整个过程没有想过什么姿势帅不帅,有没有拍照了,心里只有痛苦、难受煎熬、坚持……
马拉松就像人生的缩影,跑过之后我更能体会到,所谓的顺境、下坡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走,而是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逐渐吞噬你的意志和信心,在你拥有意志和信心时多么享受下坡路带来的安逸,你就将在失去意志和信心后的上坡、平路甚至下坡途中有多么的痛苦和难熬。没有赛道只有上坡而没有下坡,每一个下坡背后必将有上坡。就像股市的走势图永远不会一马平川,上涨的背后必然是下跌,下跌的尽头是上涨。人生的旅途亦是如此吧,顺境的背后必然存在着挫折,逆境的尽头是应有的甘甜,不必留恋顺境抱怨逆境,承受不了挫折就别抱怨自己没有享福的命,放弃了奋斗和坚持就别怪后续的路难走。人生的旅途有趣在你有权利去选择让自己去走一条向上或是向下的路,而马拉松的赛道长度和起落都是事先确定的;在马拉松比赛中,健康状况允许下,你坚持努力下去就会到终点,放弃就面临半途而废,而人生的旅途终将走到尽头,无论是精彩壮丽、平平淡淡还是消极渡过……
我享受上坡带给我的痛苦,他让我警醒,让我充满精神和动力;我惧怕下坡路,他让我堕落,让我迷失自我、失去斗志……无论如何,奋斗和坚持是幸福的。
在跑马的过程中,我有过迷失自我,首先是狂妄自大以貌取人,其次是忽视自己能力,盲目冒进。
在比赛里,看到的老外我会觉得他们是高手;看到胖子或“竹竿”我又会“担心”他们不能完成比赛;看到30几岁的“办公室女孩”甚至觉得心疼,以及被他们的意志感动;看到年轻的觉得他们看着无知无畏的,必要吃苦头的;看到中年的选手又着实的敬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