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的时候,正是思维活跃的时候,也是很困惑的时候。找不到出路,看不清未来,深层次的自负与自卑同时存在,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会干什么。在所谓的云里雾里的迷茫的时候,也就只能干些“无用”的事情。
各种思想在自己的头脑里交汇,在出世与入世中挣扎。我就很喜欢在交车上颠啊颠啊,晃啊晃啊,差点把自己晃成脑震荡,边晃边思考各种各样的事情。但这种思考,除了增加头晕与郁闷的功效,别的作用倒很少见。我就很倾佩那些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维如此活跃,却没有走火入魔。要是我的思想贯通如此广大的领域,我肯定要未成大家而先出家。
为什么总是胡思乱想呢?是因为我天赋异禀,还是因为有冥冥中的指示?某一天我忽然顿悟了,一切的胡思乱想都是因为自己太闲了。
大学课堂上我最擅长神游,别人都以为我在很认真地听课,其实我的灵魂已经在神交古人。我很严肃地坐在那里,其实基本没听进去课。于是一个学期很多问题都弄不懂,在考试前的突击中才会忽然想明白一个学期都想不明白的问题,理解一个学期都没理解的知识。成绩基本是靠考试前的突击取得的。
所以,当我总结大学的收获时,除了逻辑思维的提升,就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一本书的知识架构。
我记得大一刚开学不久有次数分课,当时同学都不熟悉,不记得坐我右边的是谁,他问了我一句“同学,这道题怎么做”,然而我怎么会呢?那一年我工作的重点始终是幻想转专业,为什么是幻想,因为没有行动。面对这么谦虚好学的少年,我就很神秘莫测地佯装思考。
当我刚装模作样地进入思考状态的时候,他已经头上冒出了电灯泡,对我说他会了。接下来他没征求我的同意就强行把解法讲给我听。当然,作为有修养的翩翩少年,我一定要配合。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但直觉告诉我,同学,你长的帅,说什么都对。
佯作深沉的思考者,试图洞悉宇宙与人生的哲理。我现在才明白,人生这东西,偶尔思思还可以,思得过分就无益了。怎么才能不胡思乱想呢?只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人一旦忙起来,实际的事务尚且顾不上的时候,哪里有功夫来为虚的东西大费脑筋呢?
《论语·卫灵公》中,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个“学”,就当是在不知所往的时候为自己储备众人眼中正确的积累,在难以明确的时候朝其他方向广为发散。
所谓忧虑,大体是想的过多而做的太少,是个实干的务虚家,却不是个实干的实干家。不是为忧而忧,是因忧而作。有时候想了无济于事,干了才可能带来改变。故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我个人感觉自己现在也转变了很多,不只胡思,也开始乱写了。所以我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