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天很蓝,鸟儿的声音也比较动听,低低矮矮的瓦房里不时传来阵阵读书声。那时候的空气也很新鲜,像迎着太阳盛开的娇艳欲滴的玫瑰,让人忍不住深呼吸,嗅一嗅她美丽的芬芳。
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身材有些偏爱和略微发胖的中年妇女。她是民办的老师,已经教过我们的父亲,现如今又开始教我们了。
对于她所教授的知识,周围人更看重她对于学生的态度。那时候家里大多是不富裕的,早上上学手心里能握住一块钱,那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上学的方式也只能是步行,不过一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并不会让路途觉得漫长。
老师们大多数是骑自行车上班,班主任宋老师碰见我走着的时候,总会慢下来让我坐到后座上,在别的同学眼里,这都算是一种特殊“荣誉”。
我们中午大多数的时候要回家吃饭,碰见下雨天回不去的时候,宋老师就会顶着雨披,回家给我们煮土豆吃,现在回想起来莫名的感觉那时候的土豆好甜啊!
有一次家里有事,她了好多天的假,同学们没有去打探老师家里发生了什么,只是静静的等着她回来,这期间也从来没有闯祸。
只是我们的数学落下了好多节课,但是谁能想象一群三四年级的学生,一节课被她灌输了三四十页的内容呢,当她自豪的告诉别的老师,她赶上教学进度之后,别的老师投来了质疑的目光,讲的那么快,学生能跟上吗?事实证明,懂得话就都跟上了,没懂得自然也就稀里糊涂的被落下了。
但是也没有同学去质疑这一切,反正感觉这样的上课节奏很带感。
二十年后在和爸爸谈起宋老师,大家也都佩服她当初坚持教学的动力。她的丈夫爱喝酒抽烟,庄稼地里的杂草远远盖住幼苗时,他依然在家喝酒。但是宋老师就是接着教书,教完爸爸们接着教我们。
那个年代的乡村能学到知识本身不易,大多数是没有人去质疑的,即使质疑也是茶余饭后谈论老师发音不标准的事情,但貌似又都不是什么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