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可谓是喜忧参半。
忧的是,我们的领导换了一个特别严格的领导,不能再向之前一样马虎工作了。
喜的是,正是换了领导,自己的提升空间又得到了很多的支持,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而这一周听得课呢,应该就是寻找到真正的心理舒适区的定义。真正的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走出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我们走出熟悉的环境,而是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心理学上有一个常用的量表,叫应对方式量表,归纳了六种常用的应对方式:
解决问题;
自责;
求助;
幻想;
退避;
合理化。
对我们来说,应对方式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行为上的应对,也就是对具体事情的应对。
比如:遇到危险时,选择战斗还是逃跑;在工作上遇到困难的任务,选择解决问题,还是拖延。
第二层,对内心的情绪应对。
举个例子:妈妈带小孩去动物园看狮子,孩子看见狮子都是会害怕的。
A小孩哭着说:“我要回家。”
B小孩一言不发,但是腿在瑟瑟发抖。
C小孩呢,看了一会,问妈妈:“我能不能冲它吐唾沫?”
你看,三个孩子都害怕狮子,但他们应对这种害怕的方式并不一样。这是对情绪的应对方式。
而对于我们自己,需要提升的认知是,知道自己真正的心理舒适区,找到自己一直以来的处理各种问题的纬度,然后试着去换一种纬度去解决问题。然后自己去品味,哪一个纬度的相对结果最好。
比如,以丢钱这个场景为例,如果是你的亲属丢了钱,你的反应是什么?如果是你的妻子丢了钱,你的反应是什么?如果是你丢了钱,其他人的反应是什么?
如果是我,亲属丢了,就会说破财免灾。妻子弄丢了,我会说我在哪里哪里找到了。如果是我丢了钱,我觉得其他人也是这种反应。因为我考虑的是,不要因为某些不值得的小事,伤害自己同别人的感情。
对于工作来说,我自己的舒适处理方法是简洁,简便,没有考虑过基础性的东西,比如录入什么东西之类的,导致了自己的基础性工作非常差,而需要改变的就是我自己的这种想法,这种处理事情的办法,不要怕麻烦,不要想着简便,因为简便本身就是繁琐的基础搭建出来的。
下一周是新的一周,又会有新的挑战和改变等着我,加油。
看了何凡老师的课,我觉得自己也可以设立一个三十年的目标,就是每周写一篇总结,总结我自己在这三十年的心路历程,从今年开始写到59岁,那时候才是我的第二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