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次见到“陌上红裙”这个名字是在女儿米喜的简书文章的评论中。我有点好奇,取这么个笔名是什么意思呢?“陌上”,是不是乡村的阡陌之上?“红裙”,肯定是个女孩,不过,我女儿称她为姐姐,应该比女儿大了。以“红裙”为名,定是个爱美之人,且偏爱红色。去见识见识女儿的这位好友吧。
打开她的主页,看了几篇文章,觉得挺不错的,同时还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她是安徽的,既是我的老家江西的邻居,又是现在的居所南京的邻居。哈,可以称得上是半个老乡呢!于是,我关注了她。
读她的第一篇文章是《忸忸怩怩、忐忑不安——忆第一次简书投稿的心情》, 我写了评论,并有如下的回复交流:
24楼· 2017.08.0520:46
哈哈,你第一次投稿竟然那么忐忑!我通过女儿知道有简书后,注册了却苦于不知道怎么发文。直到同去云南旅游,才知道有简书的网页,可在网页上投稿。于是回家后毫不犹豫地投了第一篇:《印象深刻》。
2人赞 回复
陌上红裙:
@米老爹我要去看老爹的第一篇。
2017.08.05 21:48 回复
2017.08.05 21:54 回复
米喜:@陌上红裙哈哈,姐姐,老爹在批评我,冤枉,我教了他的[if !vml]
2017.08.06 07:38 回复
随后,我读了她的《哑婆》《房卡》等,特别是《简书一年,我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这令我更加关注她的动态了。只要她更文,我就马上读,而且一定留下自己的看法。同样的,我的文她也会一篇不落地看,会给我点亮小红心并评论。在我的《家乡的老行当:我生命中三个为我做布鞋的女人》的文后,她留言说会纳鞋底会做鞋,还打算给我做一双。
从她的文中,我发现她的确挺能干的,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读了不少书,生活底子厚,有许多生活体验,积累了不少素材。不但工作写作两不误,而且女红、厨艺、教育孩子等等一件也没有落下。她参加了多次各种征文,有乡土的,有职场的,有读书,有故事,有小说,有写作杂谈,还有书信幽默……甚至还有一篇《做饭和写作》,调侃的语言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引起许多人共鸣,评论近300条。
她的写作状态很好,通常都写得非常轻松,想写什么,随随便便就写成了,没有写不出的苦恼。这应该得力于她从小就有的语文天赋和较深的功底。她在“谈写作l纸上电台”分享中说,从小学起她就语文特别好,尤其是作文。相对于数学等科目,她用在语文上的时间不到百分之五,由此可知,她从小就有写作的才能。另一方面,应该得力于她的勤奋好学和谦虚。她在打工的间隙中写,在做完家务后写,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里写。只要是觉得自己尚不足的她就学,谈写作的微信群里,她是比较活跃的一员,随时注意向各位学习。也正因为这样,她才在写作这条路上越走越顺,作品的质量越来越高。
最近,她正集中精力写《沐桥镇的公家人》系列小说。这个系列的第一篇就不凡,而且越写越出色。正如她在“纸上电台”作分享时说,努力让每一篇都不一样,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写法,不一样的内涵,甚至不一样的开头。所以,每一篇都写出了特色。她谦虚地说,这是受了我写乡土小说的影响,其实不然,这是她在写作上的一次喷发。写到一定程度了,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以前积累的素材就急不可待地要涌入笔端,于是就出现了沐桥镇的一系列活生生的人物以及在一个特定的年代才会有的故事。这些人物和故事合起来就构成了沐桥镇的生活;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真实地、典型化地表现了那里的环境和风土人情,构成了那个年代的社会缩影。

陌上红裙在分享时非常谦虚,一再说自己水平不高,读书不多,写得不好。越是谦虚的人越是能看到自己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越是能不断吸收营养,迸发出更大的力量去继续前进。我期待着她的沐桥镇的公家人一个个走到我们面前,期待着这条乡间阡陌上耀眼夺目的红裙更加鲜艳!
网友评论
至于红裙,就不多评价了,很值得读的文字!分享的经验注重实用性又有启发性。
文品如人品,如家风,日久见人心,老爹德高望重,米喜品学兼优,是我们很喜欢的两辈简友🤗!
老爹总是鼓励我,您的鼓励和夸奖,是我坚持下去的力量💪🤗!
谢谢老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