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vre Abu Dhabi(阿布扎比卢浮宫)
2023/3月,阿布扎比,欢喜

2007年以前,因石油富得流油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就是名副其实的暴发户。作为首都和酋长国政府所在地的阿布扎比,没有一座自己的世界性权威博物馆。
但任性的国家决定直接和法国政府合作,以5.2亿美元冠名卢浮宫名号30年6个月,又出资7.5亿美元把法国包括巴黎卢浮宫、蓬皮杜中心、奥赛博物馆、橘园美术馆、罗丹美术馆等世界顶级的17家著名的Agence France Muséums (法国博物馆组织)成员机构的藏品租借过来展出。
同时拿出6.5亿美元,找来法国建筑大师、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得主让·努维尔(Jean Nouvel)操刀,打造了可以匹配冠名卢浮宫的建筑阿布扎比卢浮宫。
这是阿拉伯世界首家国际性综合博物馆。

Tapestry of Daniel and Nebuchadnezzar(但以理和尼布甲尼撒挂毯)
16th century style, wool and silk, from the southern Netherlands, 1520 AD (16世纪风格,羊毛和丝绸,来自荷兰南部,公元 1520年)

the southern Netherlands
Tapestry of Daniel and Nebuchadnezzar
16th century style,1520 AD
wool and silk, 1520X345 cm

Daniel(但以理,天主教圣经译作达尼尔,巴比伦名字是伯提沙撒,公元前625年—公元前530年),圣经中记载是犹大国的希伯来人,被认同为古以色列民族四大先知之一,公元前607年被新巴比伦王Nebuchadnezzar(尼布甲尼撒二世)俘虏,在巴比伦宫廷接受教育并与另外三个希伯来年青人一同被选中服侍尼布甲尼撒。
上帝使他有解梦能力,让他看到关于未来的异象,也启示他写下圣经中的但以理书。

由于他的聪明才智,协助新巴比伦帝国,扶摇直上,直至巴比伦亡国,被波斯米底亚双元帝国取代,他也都一直受任官职被重用,活到了波斯王居鲁士时代,传说他死后葬于首都Susa(苏萨,在今日伊朗西部的胡泽斯坦省),并建有一个巨型华丽的墓园。

Nebuchadnezzar(尼布甲尼撒,Nəḇūḵaḏneʾṣṣar,Nabû-kudurri-uṣur,也作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30年 — 公元前561年),迦勒底人王朝巴比伦尼亚(新巴比伦帝国,公元前605年-公元前562年)的第二位国王。历史上,被称为尼布甲尼撒大帝。

尼布甲尼撒是一位善战的国王,以军事实力及其在犹太历史上扮演的角色而闻名,经常被描述为新巴比伦帝国最伟大的军事领袖,取得了包括黎凡特的军事战役等无数军事胜利,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统治者之一。
他修建了包括巴比伦空中花园、著名的伊什塔尔门等首都巴比伦的辉煌建设项目,被认为是帝国最伟大的国王。统治历经43年,到他去世时,是巴比伦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

从中世纪开始,北欧壁毯盛行,城堡里墙壁上挂满了华丽的挂毯、每一块都讲述着王国的不同历史,装饰着信仰和启蒙的象征。
文艺复兴时期,北欧地区有一套自己的完整美学,被大众认为是王室风格的缩影,品味高雅、精准大气,致使北欧的工艺匠师在许多方面成就辉煌,也成为南欧工艺界敬羡和效仿的标准。
文艺复兴和整个欧洲精神内涵的成形,一定程度上也与这种盛行北欧的华贵艺术形式有关。
而北欧对南方影响最重大的就是K'o-ssu(Kesi,缂织)壁毯这种特殊、豪华的艺术形式。


K'o-ssu,简单说就是编织时的一种挑经显纬技法。
以羊毛为经线,彩色羊毛和熟丝为纬线,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成,即纬丝按照预先描绘的图案,不贯通全幅,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别挖织,使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呈现一些断痕,类似刀刻的形象,也是所谓“通经断纬”的织法。
经线要细,纬线要粗;只有纬线需要染色,经线不用;直经曲纬,以纬线缂经线。

画家设计师绘制出挂毯的底图,根据纹样染出需要的毛线颜色,底图纹样的具体用色依赖织工的色彩鉴赏力、出色的染色技术和编织技艺。
色彩是挂毯的灵魂,由于当时的技术所限,只能染出20余种颜色,但是凭借着高超的编织技术,织工们依然能织出色彩变化丰富、明澈的挂毯。
通过在一股线上混合几种颜色和燕尾接合颜色的复杂方法,可以获得微妙的色彩过渡,而在毛线中添加丝线,也有助于色彩的多样化和层次的丰富性,当然,如果是为王公贵族编织,则可以运用大量的金、银线,达到靓丽华贵的视觉效果。


据记载,早期的染色都是使用天然植物、动物或海洋贝类。利用茜草来染制橘色或淡红色,木犀草则将羊毛染成黄色,用靛蓝或菘蓝提取蓝色,青核桃提取黑色,提取出鲜红色则要利用从墨西哥引进的胭脂虫、球蚜。此外,洋葱皮、柠檬皮、藏红花等也都能提取出多种牢固性较强的颜色。而如果一幅中世纪的挂毯中运用到了紫色,那肯定是为皇室贵族编织的,因为当时1克紫色染料需要大约2000个特定的海贝作原料,颜色难得,自然就成了高贵身份的象征。
从织造质量和风格上表明该系列作品是在布鲁塞尔创作的。16世纪的布鲁塞尔是当时欧洲缂织艺术的极致缩影,虽无法与一百年后法王路易十四的Gobelins(戈布兰)王家制造厂壁毯工艺相比,但缂织壁毯实际上塑造了黄金时代(17世纪荷兰),是荷兰黄金时代的黄金艺术,并进而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影响了欧洲和西方世界。

15和16世纪时期的整个欧洲,神圣题材的跨越各种艺术媒材的具象艺术品之所以很富有吸引力,是因为拥有表现神灵、圣家族和圣徒的艺术作品,这被视为一种精神的优越。北欧盛行着壁画、彩色玻璃窗和缂织壁毯这些大规模的视觉艺术,其宗旨是要彰显贵族阶级的高尚与德仪。王者、贵族更希望自己的权势与天堂圣境能够融贯相通。

缂织壁毯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具有华贵、闪闪发光的素材,美丽的图像、所隐含的神圣信息和精神本质等多元层次的丰富蕴涵。
人们能对着这些艺术品冥想,思考圣经的叙述,每天对着它们祈祷…… 是人们心中深信,这样真的能够帮助自己走上通往天堂的道路。

挂毯的另一个优点是它们可以卷起来,收藏运输都很便利,所以是王室成员最喜欢的艺术品,因为他们经常旅行,需要在不同的城堡落脚。
在15和16世纪,许多灵修作品都是小尺寸的,而这幅挂毯实属珍贵。

缂织壁毯融合著精湛严谨的工艺,超凡脱俗的美和敬神灵性的内涵,这些特性使当时人们对壁毯艺术醉心不已。
这些金银缠绕的彩线在烛光下会微微闪烁,试想在几百年前的夜晚,这些细致的色彩鲜活地舞动着,会散发出何种不可思议的美。


08/08/2024 SF
原创作品,版权(文字、图片)所有!严禁私自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