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纪伯伦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76201/5d0791b1532646b4.jpg)
从孩子的角度来讲,不是不想和家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也不是不愿意对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但每次的尝试,得到的不是倾听和理解——甚至不是一个对等关系的谈话和讨论——而只是来自长辈的呵斥和教训。这样一来,谁还会愿意在软弱彷徨的时候再找父母谈心呢?
其实,一个人在长大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感到迷茫、感到挫败的时刻,这种时候,孩子甚至没有办法去跟任何一个亲密朋友分享自己心底最深处的难过和痛苦。家庭,往往就成了最后的港湾。
在孩子长大后,不把孩子当孩子看待,而是当作一个平等的、需要被尊重的人来对待。如果连最亲的父母都不能成为孩子安心倾诉的对象,很多负面情绪就只能慢慢堆积在内心深处,那种痛苦可想而知。
尊重和理解绝不会把孩子惯坏,滥施威严或无原则的溺爱,则会从根本上破坏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一个心智成熟的孩子,可以分辨出父母的管教是真心为了孩子的未来,还是借管教的名义来发泄情绪;是因为真爱而严苛,还是以爱的名义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教育是在人之间发生的,本身便具备了复杂而灵活的特性。我们学习时,有时需要把教育这种复杂的事情,简化成条条框框。但是在这样做时,我们心里随时要有省觉,知道这样的条条框框不是绝对的。完全拘泥于这样的条条框框,便有可能忽略了最基本的人类情感的力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76201/b0119b503cdf455d.jpg)
为人父母,要与孩子共同成长。这种成长,不仅在于学习育儿的知识,还在于,用我们的心去感悟、体验生命的乐趣与活力。当我们的爱之杯、生命之杯被蓄满时,我们就不再会焦灼,而会对我们孩子的成长充满感激,感恩生命带给我们的启示和丰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