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野庵太老师文

作者: 李野航 | 来源:发表于2017-10-19 13:30 被阅读14次

惟一九九九年,岁次己卯,姑洗之月。(1)风日和畅,万花飞谢。野庵丁季和先生之卜居郫县太和乡,历九年矣。方谓期颐可登,岂期讣闻乍至。世事无常,何其遽也?追维小庭闲话,萧萧有竹树之声;晴窗染翰,杲杲多风和之日。一几之间,折中群言;尺素之上,纵横笔阵。春莺晓啭,数庭前花落花开;春草晚秀,睇天路云舒云卷。奈何人生若寄,前尘之梦影都非;手泽空在,触目其心伤何似!顾事之住坏,永暂非一,当其化也,宁勿慨然!虽弱丧知归,(2)漆园之达生可慕;而梁柱摧颓,(3)子夏之疾首何堪哉!故聊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吾野庵太先生之灵右,而告之以文曰:

先生禀气之清,降兹浊世。抱才之美,见誉名公。(4)风迈前修,曾升“大风”之堂;(5)识逾侪辈,更入稆园之室。(6)名驰上都,号曰“学士”;(7)声于报界,实称秀笔。(8)岂意鼎革之际,物与维新;奈何弗密之失,事同堕甑。(9)人非春蚓,敢效陈仲之操?逐因秦客,遂投扬雄之阁。(10)其命数之未穷,乃免死于天赦。幸周薇之可食,(11)得延气于拨反。国故凋零,辄生“黍离”之悲;旧雨差池,遑弹贡禹之冠?(12)剥去复来,圣朝存三世之统;(13)去彼取此,帛璧来问字之车。(14)爱其才者,刘君惠戮力荐祢;(15)伤其遇者,徐无闻逢人说项。(16)幸天无长弃之物,,玉岂久含其辉?称量沈宋,《龙门》补稗官之缺;(17)箕裘贾许,《字典》极朴学之盛。(18)醴不设而穆生去,志不获而渊明归。(19)一旦纳交,方介堪交章叠和;(20)两朝染翰,李心田许以轶之。(21)命俦啸侣,玉泉之斗室常喧;(22)问霞追烟,青城之山色可饮。(23)过清过浊之地,非宜人之爽垲;大隐小隐之间,起小筑于郫筒。(24)斋号“西畴”,师彭泽之遗意,园莳草木,踵平泉之高风。方期肥遁远引,长谢俗氛;其奈红尘十丈,无逃秦地!割席岂凤鸣之交,移床多凫泛之客。(25)更有人面獍心之徒,以德抱怨之辈,占巢鸠闻而陋之,中山狼耻与同列。(26)皆蔓附而丝牵,虽拂之而不去。信童子之进,难绝互乡;虽天生之德,其如桓氏!(27)无欲斯刚,面折人非。有心未已,力彰他善。虽涓滴之惠,报以涌裔;闻无妄之灾,必救匍匐。之无初识,课童蒙而习书,名山胜业,量才具而施教。(28)领钟王之深意,追仓籀之居心。鲁是鱼非,悟检索之非易;郢书燕说,穷声形以辨之。变郭子仪之号令,字始“四首”;易许叔重之师说,实证六书。(29)凡此种种,曷胜枚举!盖欲增吾人文化之自信,而图有裨于国故也。岂期斯事未竟,已撄膏肓之疾,天意难回,旋归杳冥之峰。弃敝屣之斯世,振鸿翮而高引。呜呼,哀哉!

夫人之贵于万物者,为有灵也。灵斯有托,爰生弃取。既贤愚之两判,故所寄也万殊。师夙秉古士君子之心,常怀匡救斯文之志。踵德前修,犹称未逮,操存忠恕,用此居身。其如命遭不造,困半生于一饭;学有满腹,虽没世其不称。而取巧媚上之徒,一乡所愿;贪墨饕餮之辈。人竞趋之。至若清节见笑于辟柔,芝兰不齿于蓬草,指顾鹿马,焚裂琴书,(30)在在皆然,人未稍异。若夫蕴椟不试之悲,(31)井堞(水旁)莫食之慨,(32)人或遘之,其几何而不怪造化之颠倒错谬、而含血喷天者也?吾不知先生溷迹其间,据以活其命者何也?其“忠恕”而已乎?吾不知也。

师易箦之日,青鸟下迎,(33)悲风振木。门墙动“启足”之悲,(34)絮酒来联翩之吊。或感师之恩,或伤师之遇,无不哀痛摧绝,情难自已。泗上弦歌,(35)已成绝响,山阳邻笛,(36)竟闻今日!

尚飨

注释

1阳历四月。

2典出《庄子》,意为死即回家。

3典出《论语》,如指老师的去世。

4先生曾得谢无量先生赏识。

5先生曾与张大千先生有交往。

6先生曾与徐无闻先生一同拜在湖北名士稆园易均室门下为弟子,落难后,为易先生收留,予一小屋居住。

7四十年代,成都文化界有所谓“四学士”,而先生其一。

8四十年代,先生为陈立夫聘为《世界日报》驻成都记者。

9谓解放后因“历史问题”被开除公职。

10曾自杀未遂。

11境遇几同乞丐。

12典出《汉书》。谓拨乱反正后,朋辈所剩无几。

13典出《周易》,《春秋三传》。谓国家欲恢复、振兴传统文化。

14谓老旧学人如先生者,始得派上用场。

15典出《三国志》。刘君惠,川师名教授,力欲推荐先生担任教职。未果。

16徐无闻,西师名教授,力荐先生参加《汉语大字典》编撰工作。

17先生曾任《龙门阵》杂志编辑。

18编撰《汉语大字典》,出于“制度”原因,未获署名。

19一言不和,辞编辑职。为成大白敦仁教授所激赏,谓有“士君子气节”。

20温州名士方介堪先生托人成都访友,得知先生道德文章,屡赠之诗文翰墨,并欣然为制十方印章,载于其篆刻集中。

21李心田先生见先生书法,许为明清两代,得为曾有,纳为神交。

22易均室先生所赠之玉泉街小屋,常常高朋满座。

23 80年代末一度隐居青城后山。山中多题有先生对联。

24 90年代初移居郫县太和乡团结镇上。

25典出《世说新语》、《南史》。指访客良莠不齐。

26曾救一自焚青年,将成都的小屋借彼居住,拆迁后,赔付房竟被此青年变更房主,强行占去。

27谓先生秉心忠恕,于人未尝严拒。

28晚年居团结镇日以教小孩书法为事。

29发明“四首查字法”,欲以解决查字典之障碍,并于文字学,有所创见。

30谓世风日趋恶俗。

31典出《论语》。

32典出《周易》,谓怀才不遇。

33先生去世前,每日有一黑色大鸟来到院里,徘徊不去,似有所预示。

34典出《论语》,先生虽孤寡一人,辞世之际,亲友学生,在其左右。

35典出《世说新语》,指来吊唁的朋友故旧。

�z�=!��*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祭野庵太老师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uu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