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财经·投资·理财
《八百年金融危机史》|是历史也是未来

《八百年金融危机史》|是历史也是未来

作者: 可乐zll | 来源:发表于2018-07-29 21:45 被阅读9次

    再读《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有感

    一.我与此书的缘分

    “金融危机”是个敏感的词汇,对我来说尤其如此。危机可以说成危险的时机,金融的不确定性给它添了些神秘的色彩,而神秘的危险就总是会让人感到好奇。描述金融危机的书籍影视有很多,小说类的、科普类的,也有《这次不一样》这种偏专业性质的。卡门M.莱因哈特的《这次不一样》我一共读了两遍,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对金融知识的了解,每次阅读时,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高考后的暑假。在进入大学学习专业课之前,我对金融危机的了解更多地是种经验的感受,像商人生意不好做,毕业生更难找工作等,多为金融危机带来的惨重后果和社会灾难。和众多描写金融危机的小说或影片一样,我把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完全地归罪于“万恶”的资本主义,贪婪地银行家们。

    但当我在手机的电子书阅览器中读到这本书时,我发现事情并不总是非黑即白的简单,金融危机的内涵,也并非几个词语就能概括。当时的我对金融领域的知识知之甚少,所以面对这样一本充满金融专业词汇的书时,就像面对一个庞然大物一般。其中理解最深入的,就是涉及理论知识较少的绪论和总结部分,但也是囫囵吞枣,更不用说包含大量时间序列分析的其他章节了。尽管如此,这本书仍然使我收获很多,它让我对金融学产生了更多的好奇。我模模糊糊地意识到,金融不是简单的一个名词或行业,而是拥有着自己的专业术语的一个庞大的理论框架和体系。金融虽不能像工程类学科那样,通过飞速涌现的科技创新,不断地生产出实物来改变世界,但它却调控着整个社会的运行,让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高效和有序,它给出了认识和解读世界的一种视角,这也是我最终选择金融学专业的原因之一。

    再次捧起这本书时,我已如愿进入金融学专业,掌握了一些基础的金融学知识。为了更好地细读,这次我选择了纸质版书籍,阅读时可以划线和做笔记,在书中重点的部分还贴上了各式各样的标签。虽然仍有许多感到困惑的地方,但相比初次阅读,对书中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感受。

    二.内容简述

    这本书以充实的定量语言和经验分析(涵盖近8个世纪以来66个国家和地区),讲述了数百年来以各种面目出现的金融危机的历史。各类危机的阐述有一个共同点,即认为繁荣时期的过度举债造成了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因此对债务的解读贯穿书籍的始终。全书共分为十七个章节和六个主题,每个主题各有侧重同时又相互呼应。

    1.金融危机入门

    该部分首先定义了危机的类型和标识,其中包括可量化定义的危机如通货膨胀、货币危机、货币减值和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通过事件定义的危机如银行危机、外债和国内债务违约,以及对其他重要概念如连续违约、“这次不一样”的解释。接着重点阐释了连续违约的根源——债务不耐,即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在一定外债水平上所面临的巨大束缚,而该水平在发达国家看来完全可控的现象。最后给出一个基于长期视角的全球金融危机数据库,并在简要介绍书中所使用的综合数据库的基础上,评价了主要资料的来源、优势和不足。

    总之,作者通过量化和经验分析的方式,把“金融危机”这样笼统的社会现象,按照特点进行了较精准的分类和定义,这是为了读者更容易理解后续内容,所做的基础性铺垫。对于我来说,这一部分的内容,使那些被写入历史书中的各个鲜活的金融危机事件变得抽象起来,金融危机的神秘面纱也渐渐揭开。

    2.主权外债危机

    该部分首先介绍了债务危机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概念,例如主权贷款、流动性、偿付能力、部分违约重组、恶债等。然后在数据集中进一步说明国际违约是重复的模式、银行危机与外债主权违约往往联系紧密、主权违约与通货膨胀成正相关等结论。最后梳理了近年来发生的大型连续违约事件,得出外债连续违约是包括欧洲和亚洲在内的全球各地区的共同模式。

    从书中可以知道,各地区的大部分国家都经历过长期的外债连续违约阶段,而且这种违约往往发生在该国可用资源完全枯竭之前。这反映了目前国际资本市场的缺陷:缺乏一个国际间的法律体系,来确保债务合约的履行,从而某些国家可能通过债务违约重组或不履行恶债的手段谋求利益。我想,这也就是说,国际资本市场并非永远是有效的,它需要一个较为公正的跨国组织加以调节,正如每个国家内部存在的组织一样。

    3.国内债务与违约史

    这一主题是经常被金融危机研究者忽略的部分,但实际上,书中的数据证明了,国内债务往往占据债务总量的大部分。作者首先叙述了关于国内债务的一些说明,国内债务违约远比国际债务违约更难观测,金融抑制的增强和通货膨胀的上升是一种较普遍的违约形式,且许多理论模型对政府通常会偿还债务名义面值的假设与现实亦不完全相符。其次国内债务可以用于解释过高的通货膨胀率,解开了通货膨胀率有时远高于可以由铸币税解释的通胀率的谜题,而且国内债务在外债违约前后是有波动的。最后对国内债务违约和外债违约的程度和重要性作以比较:国内债务违约前产出下降更加明显;国内债务违约伴随着更高的通货膨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外债违约率都要高于国内债务违约,但二战后国内债务发行频率上升。

    金融系统常常会忽视国内债务的历史,认为当前繁荣的债务市场是全新的实物,并就此放松警惕,但没有什么能够超出真理,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时我们应一直持有敬畏的心,不可妄自尊大。

    4.银行危机、通货膨胀和货币危机

    银行危机在各种收入层次的国家中都有发生,且影响高度相似,处于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的国家经历危机的次数更多。银行危机分为两类,一类常见于贫困国家,政府把金融抑制变相作为征税手段,通过设置利率上限和制造通货膨胀放大效果,当政府停止偿债时也迫使了银行违约,另一类是发达国家常见的流动性危机。银行危机会对一国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负面冲击,与资本流动和金融自由化成正相关,许多银行危机前存在信贷扩张现象,银行危机也往往爆发于真实房价的最高点或紧随房价崩塌。恶性通胀和汇率危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政府滥用货币发行垄断权的结果,这更加体现了拥有一个独立的、高度关注通胀稳定性的中央银行的重要性。汇率危机和通胀危机通常一起发生,因为高通货膨胀下汇率变动更加不稳定,这些危机造成的政府货币垄断权的削弱可能要花费很长时间修复。

    回到我们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一个独立性相对较弱的央行,它给予了政府更多地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空间,但同时也增加了恶性通胀和货币危机的风险,这就需要领导者在制定政策时,更加谨慎和全面地考虑可能发生的后果。

    5.美国次贷危机和第二次大紧缩

    这一部分首先纵览银行危机的历史,提供了一幅当前金融危机的全景图。接着通过分析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拓展了对历史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分析,尤其是与大萧条的对比。然后分析了危机跨国传播的纽带,包括与贸易相关的金融因素、技术变化和地缘政治冲击等因素,并把其区分为“快速而狂热”的危机传递因素和“慢热型”危机传递因素。最后从全球的视角来分析各类金融危机,给出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操作性定义,便于实质性地分析已发生和未来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

    在我的印象里,美国次贷危机是距离我最近、影响最深刻的一次金融危机,也是我看此类书的最初原因。如果说我是带着“金融危机到底是什么”的疑惑来读书的话,这本书做出了非常好的充分的解答。它给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操作性定义,即至少一个全球金融中心陷入任一形式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危机涉及两个或以上地区、每个地区发生危机的国家不少于三个、以GDP为权重的全球金融动荡综合指数至少高于均值一个标准差。

    6.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对于早期预警,国际性的金融核心时间序列数据对于分析金融危机来说十分有用,尤其是作为很多泡沫和过度杠杆化危机核心元素之一的房地产市场数据,但目前许多数据都是不充分的,并不包含在大多数现存的危机预警文献中。对于国际机构,在提高报告数据的透明度和强化杠杆监管的方面,能够扮演重要的角色,相对于在政府陷入偿债困境时扮演救火者的角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在促使各国政府信息披露和强化金融监管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国家升级,从新兴市场国家到发达国家,并没有一套明确的标准来加以标记,但大体上作为候选的升级国家,应该一方面满足机构投资者评级的相应标准,另一方面表现出正确的趋势。对于政策应对,通过历史来彻底避免下一次金融危机或预测经济变化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至少能通过对经验的回顾不断去修正理论,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风暴。

    最后一部分回归到对“这次不一样”的讨论中,作者反复地提醒读者和政策制定者们,不要像几个世纪以来的前人一样对“这次不一样”的看法太过自信。此外作者警示,对于处于升级阶段的国家来说,发展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不要让庆祝来得太早。这让我再次回想到中国,我们总是以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自居,甚至有人可笑地称保持这样的速度,再过多久就能超越美国云云。但通过书中的数据,我了解到中国不是唯一的发展速度很快的国家,且这个世界上也曾有过一些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由于某些因素而停滞发展甚至遭受危机和经济衰退。因此,中国经济腾飞的路还有很长,我们这些经济金融的学子们仍任重道远。

    《八百年金融危机史》|是历史也是未来

    三.总结与反思

    看这本书,始于好奇之心,终于敬畏之意。

    一是对作者以及各个金融研究者的敬佩。从数据搜集到逻辑分析,多少个辛苦的日日夜夜,在为了社会更好地运行而不懈努力,这样才有了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精华,和人类对经济运行的了解。作者运用数百年的历史数据来分析,态度公正又面面俱到,从章节的设置到名词解释都十分为读者考虑,用几十元钱换来此书真是个性价比最高的交易。

    二是对社会自然规律和人性的敬畏。危机的酝酿往往来源于人们“这次不一样”的侥幸心理,最近的美国次贷危机告诫我们,金融危机不只是历史,虽然我们对经济运行规律的了解越来越多,政策制定越来越完善,但远远没有达到掌控自然的地步,这一次,我们仍不完美。作者用整本书来告诫金融从业人员、政策制定者、金融学研究者们和其他的所有人,要时时刻刻保持敬畏和谨慎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百年金融危机史》|是历史也是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vt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