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财食堂记忆

作者: 故道生花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11:54 被阅读2265次

    裴新民

    民以食为天,美食是每段生活记忆中最难以忘怀的鲜活内容。

    今年是中科大建校60周年,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饭勺上的江湖—科大食堂趣记》,勾起了我对母校山西财院食堂的回忆,山财食堂留给我很多美好记忆。算一下,1958年建校,我们在校时她30岁左右,风华正茂,现在已经60岁,长者风范,桃李华盖了。

                                      (1)

    据说,我们一位82年毕业的学长,毕业时留校后主动申请管理学校食堂,为改善学校食堂做出了贡献。我们学校食堂的饭菜一直是得到同学们认可表扬的。1984年我们进校时(现在的北校区),教学楼、宿舍、学校大门、操场、图书馆都尚在建设之中,很多方面都被大家吐槽,唯独食堂是大家最满意的地方。

    比如,当时绝大部分学校食堂售饭方式还是窗口式的,学生在若干窗口排队,一边交饭菜票,一边通过窗口瞄一下饭菜后匆匆选定饭菜。这样的分发方式效率很低,常常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浪费大家时间。窗口选菜的时间太短,匆忙之中选了自己不喜欢的菜,又会影响食欲和对食堂的评价,还会因此导致饭菜浪费。

    山财食堂当时就采用敞开式的,所有凉菜、素菜、荤菜、馒头、米饭、面条,分类依次摆开,摆放在饭堂一侧的一溜桌子上,学生隔着一个栏杆可以直接看到桌子上的各式菜品,这样可以提前选定自己想要的品种,减少临时选择影响的时间。

    每个厨师负责左右几种饭菜出售。这样平行多点的买菜方式,可以有效分散人流。买菜的人多,可以先去买主食;荤菜的人多,可以先去买素菜,食堂因此基本不会出现排队久等的现象。仅仅这一点,就可以感觉出我们学校的食堂管理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一些聪明的同学还结成合作伙伴,一人负责买菜,一人负责买主食,买饭的速度会更快。两个人合伙在一起,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同样的费用,可以吃到多一倍的品种花样。阮旻和吴红霞就是这样的搭档,两人合作了四年,应该还有好多同学也都这样合作吧。

    食堂的饭菜品种很丰富,口味也照顾东西南北。比如主食有面条、馒头,也有米饭,甚至有东北人喜欢的发糕。荤菜常常有七八样,素菜也有五六个,凉菜常常有二三十种,每份只要几分钱。

    当时最贵的菜是红烧排骨,每份三毛,一个星期最多敢吃两次。大部分的菜每份一毛。我最喜欢西红柿烧茄子,至今觉得学校的红烧茄子是最好的。感觉最有欺骗性的菜品是鸡蛋炒包菜,看着表面全是鸡蛋,厨师打起来却全是包菜。

    早饭的品种比较简单固定,基本都是小米汤配油条、馒头,咸菜、豆腐乳。很多同学毕业纪念册上记忆最深刻的事,竟然就是小米汤配油条。至今,我都认为小米汤配油条、豆腐乳是绝配,可以发挥这三样食材的最佳风味。

    偶尔的油炸馒头也很受欢迎。据阮旻说,她最好这一口,逢有必买。那时候饭量还不小,每天早上都是两个馒头一碗小米粥或玉米糊糊,配上一份咸菜。馒头吃一个半,留半个下第三节课吃。如果第三节课后没有馒头吃,午饭就要多吃一个馒头才能顶回来。

                                      (2)

    那时学生食堂有两个,一溜房子,东西两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就餐的食堂,两个食堂的品种稍有差别,这应该是学校有意让食堂形成竞争的一个安排。最西边还有个教工食堂,学生也可以去就餐,但是价格较高,极少有学生去消费。

    我的办事效率提升应该是从大学吃饭这件事上开始的。上大学之前在家吃饭总是很慢,一顿饭要花费很长时间,到大学后很快就改变了。

    下课时以最快的速度冲出教室,路途中以最快的步伐行走,还不要跑起来,以免失去应有的风度,这是要锻炼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的状态。这个状态可能与体育竞走差不多了,步幅尽量最大,频率尽量最快。

    写到这里,我眼前浮现出了李平清妖娆的小步伐,也好像看到了刘少庆匆匆的身影、杨孝安大步向前的身姿。

    那时候,吃饭像是在比赛,有意无意总要以最快速度完成。其实,吃完饭也没有什么事情要干。早晨吃快些,是因为时间紧迫;中午吃快些,可能是为了多些时间午休;晚上吃完饭,肯定只有外出散步什么的。所以,吃快只是一个习惯,一旦快起来后,没事也会快速进行。

    我们也真的比赛过吃饭,看谁最快吃完。当时我们宿舍有安凤海、陈云昌、陈红瑜、贾维成、覃大奉、王玉军,我吃面条最快,

    陈云昌是吃米饭最快。与陈云昌比赛吃米饭,每次总是输给他,为此还专门向他讨经验,知道他吃米饭是不用嚼的,在嘴巴内扁压一下就咽下去的。我也尝试过,但是不嚼几下不习惯,最终只好甘拜下风。

                                    (3)

    那几年是中国经济政策改革的摸索期,1984年初人民日报还在讨论异地贩卖是不是投机倒把犯罪,1987年各地已经开始兴办贸易中心,中国的经济当时在发生着急剧变化。我们在学校直接感受到的是饭菜价格的变化。

    食堂的红烧排骨,1984年时一份是三毛钱,1985年变成五毛,到1988年时涨到一块钱。1984年时的红烧排骨,一份是半饭盒,满满全是肉,有些不像烧排骨,倒是像红烧肉;1988年的红烧排骨,真正是排骨,骨头多过肉,大半是汤水。

    后来,凉菜都变成按毛计价了,素菜都变成了原来肉菜的价格。1984年刚开始到学校时,每月生活费30元足够了,后来每月50元也难以应付。

    1984年时食堂最受欢迎的红烧排骨,男生们抢着买,女生们是轮不到的。现在想想有些汗颜,当时我们男生们似乎有些不够绅士啊。1988年时涨到了一块,吃得起的人变少了,女生们才有机会。记得这时候食堂还增加了两、三元一份的小炒,大家可选择的菜品更多了。

    我们刚到校那一年的寒假放假前,学校给我们配发了烟票、酒票,凭票可以平价购买当时的十大名烟、十大名酒。

    我用这些票买了几盒“大重九”烟、一瓶汾酒、一瓶绍兴花雕酒带回老家。春节家人聚餐时喝酒,汾酒大家都说好,却不习惯花雕酒,都说花雕酒不好喝。后边几年许多物品不需要凭票供应了,除了粮票再没有发过其他票证。

    物价涨了,选择品种多了,有钱可以买得到几乎所有的物品,我们在校前后的八十年代中后期是社会急剧转换的一个时期。

                                    (4)

    虽然学校食堂的饭菜不错,但是,到了二年级开始,还是有同学开始自己在宿舍做饭。可能一方面是想改变一下口味,另一方面也节约一些开支。

    所谓自己做饭,主食还是在食堂买,自己只是炒个菜。炉灶是那种煤油炉,再配个炒锅、案板、菜刀就可以开张了。

    我们八四计一班里最早开始自己做饭的是李佳勋、杨仁魁、张奎,他们一个是广西的,两个是四川的,可能对北方的饮食还是有些不习惯。佳勋、仁魁俩个厨艺很好,自己做饭的时间最长,好像从二年级开始一直坚持到毕业。

    我和王玉军搭伙也做过两个学期。下课后一个负责去食堂买主食,另一个回宿舍炒菜,比在食堂买不会多花费多少时间。为了避免菜品、开支的不同意见,我们商定每人轮流负责一周菜品采购、炒菜的安排方式。每到自己负责时就会仔细安排,争取周末留有余地可以买几瓶啤酒解解馋。

    自己炒菜最多的品种是土豆、菜椒、茄子,这些菜容易存放。

    一开始炒菜,油不热,王玉军就将菜下到锅里了。我仔细回想一下,母亲炒菜时是油热后用葱花爆锅的。想起这些后,我们就开始改变流程,味道慢慢有了改善。不论炒什么菜,王玉军每次都加些开水进去防止糊锅,他这个习惯慢慢也被我接受了,后来很长时间内我也有这个习惯。

    其实自己炒菜也炒不出什么新花样。但是,因为是自己的手艺,吃起来感觉不一样。同样是大白菜,感觉食堂的是水塔塔的,自己炒的是爽口甘甜的。可能心理性的因素影响很大。

                                    (5)

    当时的商业环境还不兴旺,外出吃饭是不方便的,记得到了87年学校西边的小百货商店旁才开了一个小饭店,那里有个小门可以直接进到商店,走到外边去。方便面要到1988年才出现,晚上自习后肚子饿了怎么办?有需求,头脑灵活的同学就发现了商机。

    先是有同学卖起了面包,五毛一个。每天批一箱面包,晚上在同层宿舍出售。这时候是晚上十点左右,很多人都已经饿了,面包很受欢迎,一箱面包一扫而空。跟着他们就增加了采购量,两箱,再到三箱,慢慢发展到在其他楼层设置代理人负责销售。

    86年的时候学校招了一个师训班,是原来中专、大专毕业已经参加了工作的,学制两年升为本科,这些学生来源很广泛,也比较成熟。其中有两人是福建的。两个福建同学没有竞争面包生意,而是选择在男生宿舍楼下卖面。

    桶里盛着煮好的面条,盆子里装着卤汁,买的人自己拿饭盒,一块钱一份,很受欢迎,每晚都可以卖掉一大桶。大家都说,南方人精明,有生意头脑。

    卖面包之一的陈云昌同学,现在已经是“重盐”的总经理。不知道其他几位做生意的学友现在是不是已经成为大款、商业领袖了,有谁了解他们的后续消息吗?

                                    (6)

    那时候,食堂其实也是礼堂,学校的重大活动都是在食堂进行。每年12月份的歌咏比赛、新年晚会、毕业典礼都是在食堂举办。

    五月份运动会,12月歌咏比赛,是当时学校上下半年的两项重大活动。歌咏比赛是集体赛,每个班级都要参加。歌曲是《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等指定的若干首歌曲,每个班可以自行从中选定一两首。在教室每天课后练习两个星期后,在食堂进行正式比赛。每个班轮流上台演唱。男生穿白衬衣、打领带,女生要化妆、穿裙子,大家都郑重其事。

    8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毛阿敏的《思念》大火。有天晚上去食堂打饭时,五四青年节晚会节目正在排练,有位同学在台上演唱《思念》,恍若原版,我们几个男生一时呆立不动,感觉台上女生犹如女神降临一般。

    我们的毕业典礼也是在食堂举办的。没有现在穿学士服、发放证书的仪式,主要是领导讲话,宣读获得学士证书的名单,会后聚餐。据说不即时发放毕业证是担心有些同学不服从分配。聚餐时供应了啤酒,记得很多人都喝醉了,有人将桌上的盘子仍了一地,老师也没有干预。

                                    (7)

    从网上知悉,现在的山财有九个食堂,条件比我们当时应该好更多了。现在太原高校圈子里有个顺口溜,“山大的美女,财大的饭,理工大的帅哥满街蹿”,公认财大的饭菜最好。

    有在太原工作的同学说,她最近到学校食堂去吃过,现在学校的食堂出售的都是一小碗一小碗精致的小炒,还有麻辣烫、夹肉饼等特色食品。

    祝愿母校的各项发展越来越好!

    前不久同学聚会,很多人在惦记太原街头的“炒灌肠”,我的感觉并不强烈。我更惦记学校食堂的红烧茄子。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到学校那个老食堂去吃一顿,看看红烧茄子的味道是否还一样。

    (感谢潘宏智、阮旻、王海燕同学的补充、修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dd8c1cade539:油炸馍好吃😋
      • 故道生花:没想到这篇文字阅读量有这么大,看来山财食堂的美好🍜留存在许许多多校友的记忆深处🍭
      • 82d96b64484f:文笔好,勾起大学美好纯真时代的回忆,时间真快
        故道生花:@雪萍_4602 时间虽去,回味永存😊
      • 9f7c81e02d5d:还有过油肉
        故道生花:@高凯平 是的,许多同学都想起了这个:smiley:
      • 377760a2f834:食堂应该是东西向的吧?
        故道生花:@海上明月_411c 谢谢校友鼓励😊
        87891dbb619c:@子皿_0cd4 文笔很好!勾起了大学时代的回忆!👍 👍 👍 🌹 🌹 🌹
        故道生花:@子皿_0cd4 你记得对,我写错了,改正

      本文标题:山财食堂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xl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