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黑即白,是一个逻辑谬误
把选择范围仅限在黑、白两个极端,不恰当地要求在二者中选择其一。例如,要么得到,得不到就毁掉!要么是朋友,要么是敌人!(天啊,听起来好恐怖!我第一反应是想到,新闻上不少的“情杀事件”…)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04930/cbf5a05e024c6da1.png)
你见过“非黑即白”的人吗?
他们会把所有事情分成对、错两个部分,经常评判别人,而对于自己错的部分,又极度的恐惧和排斥。写到这里时,我才想起我还真遇到过!TA确实很执着于对错,就连买个手机,我没听TA意见,TA都觉得“你做错了,你应该听我的”。当时我觉得好像确实不太好意思,虽然我没有采纳TA的建议,但是不代表我做错了呀?!建议我买A品牌的手机,买了才对,不买就错了,神马逻辑?难不成全世界都只能用A品牌的手机吗?后来一次偶然和TA妈妈聊天,一小段话就有“不对”、“不应该”、“应该”这三个词。我才恍然大悟,还有点同情那个朋友了,想想TA的成长过程,妈妈可能经常向他强调“你这样做是错的”、“这样才对”、“你应该XXX”、“你不应该XXX”。
假如孩子长期被评判,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才是对的。(注意:这里强调的是“长期”、“批判”,在正常力度范围内去引导孩子认识事物的对与错,不在此次讨论范围。)一个本来完整的他就会被分裂成对的部分和错的部分,他会恐惧、排斥自己错的部分,活得不放松,而且会控制不住去评判别人,对人际关系造成各种冲突,尤其是在亲密关系当中。
教育,绝对的是非对错,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生命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04930/fa3c4d0bc88f476c.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04930/781a2906c1192196.png)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你有没有见过一些老人,唠叨配偶几十年都说腻了,然后就逮住儿辈、孙辈,一个劲地唠唠叨叨“这里不好”、“那里不对”。其实活得最痛苦的是他们自己,到老了还那么不轻松!好心疼,其实大家都希望老人活得更自由、更放松。
教育,不是对错题——不执念于对错,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不管是为了孩子,还是让自己放轻松。我们做父母的,都不能长期灌输这种是非观给孩子,而是启发他“事情已经发生了,你该怎么优化呢?”将执念于对错转移到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反复多次如此引导,孩子自然不会再出现那个“错误”,反而逐渐训练他寻找问题的多个解法。
希望孩子遇到困难时不逃避,勇于承担并独立解决问题,只需要把“你这样做是错的”、“这样才对”、“你应该XXX”、“你不应该XXX”等这些“毒话”憋回去! 多说这几句话:“事情已经发生了,你该怎么优化呢?”、“错了没关系,你有解决办法吗?”、“你能想到其他的方法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04930/6526f5526a95c3ec.png)
习惯了脱口而出,可能一下子很难纠正过来。我有一个小妙招:
1、 首先对着镜子练习这几句话,练到说出来自己听着感觉很自然,起码能感动到自己。
2、找个专门的亲子时间,告诉孩子“妈妈需要你的帮忙,配合我练习。我说出来你觉得舒服,就给我点个赞;不舒服就提醒一下我,好吗?”这样最大的好处是,让孩子知道你在改变和进步,他会感激你的,也会模仿你这样正确处理自己的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04930/eb0b3219da994c9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