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不就是80年代流行的“笔友”?

这不就是80年代流行的“笔友”?

作者: Jiama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15:56 被阅读53次

    自从上了在线的英语课,Allen跟平台上外教非常合拍,两人成了朋友。

    老师从国外给他寄来最喜欢的星球大战礼物,他也经常拿出地球仪仔细找老师居住的城市,还念叨着老师是我的朋友我想去找他玩。他们的白天是我们的晚上,他们吃蘑菇吗?他们在国外能看见机器猫的动画片吗?从美国地上打一个洞能钻到中国吗……

    小脑袋每天太多的问题,都是对异国未知的好奇。然后,我想到了80年代流行找“笔友”,那就给Allen找了一个国外的朋友吧,同龄同性别同样的爱好。一来可以了解国外的生活,解答他无限的疑问,二来学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交流还能练习口语,是不是很完美?嘿嘿。

    真正接触国外的小伙伴后我自己也感受到两国不同的教育风格,真是不一样的体验。

    A

    我们通过一个专业的儿童成长计划平台匹配上一位英国的小朋友,果然是同龄同性别同样的爱好,从资料上来看俩人都喜欢交通工具、乐高、闪电麦昆。成为伙伴后两个孩子每周会有同样的任务,周一到周五也会互相分享日常的生活及兴趣爱好,有什么聊什么。周末是视频见面,展示任务成果,跟伙伴聊一些好奇的问题等。

    跟Allen说你要有一位英国的朋友了,真的吗?娃很新鲜也很开心。对娃来说可能这样特意寻找的同龄同爱好的朋友比介绍他认识父母在国外的朋友更有仪式感。

    一张关于小伙伴的名片发到Allen手里,仪式感又增加了几分。

    Oliver是一位中英混血的小朋友,妈妈是英国人爸爸香港人,在英国出生不会说中文。

    B

    我们这次拿到的任务是从最熟悉的生活入手,请小朋友准备一些素材展示给对方,让对方了解异国生活的差异。

    C

    孩子准备的过程很认真也很有意思。没有见面之前Allen给Oliver的猜想画像里有他们两人,身边放着各自爱好的汽车、乐高、漫画书,还有两个国家的国旗,上面写着We are friends。

    这样的图画很中式,可能我小时候也会这样画。但Oliver的猜想画像是一幅忍者,还认真的涂了颜色。感觉Oliver的画拘束更小更天马行空,这一点完全跟两国不同的教育风格相关。

    第二步是介绍自己喜欢的食物。Oliver小朋友的视频在见面之前先传给了我们,他自己做pizza,从擀面饼开始做起,熟练程度看上去不是第一次做。

    看到Oliver的视频以后我开始担心,英国小朋友的发音跟我们平时学的美式音不一样啊,我自己也不能每个字都听懂,娃能理解吗?给Allen看了后他的关注点并不在语言上,而是说咱们也给他做一个中国人喜欢吃的菜吧。

    其实Allen在家很少参与厨房里的事,平时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就谢天谢地了……。不管是做菜还是做饭的展示对他来说都是生手,只好选个中国人经常吃的最简单的菜——西红柿炒鸡蛋。

    材料是提前顺便的,但是录视频是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的没有提前彩排,点击开始后即使不满意想再来一遍也没有西红柿了……

    第三步是想问Oliver的问题,仔细想想认真写下来。

    D

    准备工作都做了后小朋友们开始自我介绍热身了。由于有8个小时的时差,Oliver家庭还是第一次安装交流程序使用不太熟悉,我们的交流也不是实时的,但不妨碍孩子接收到来自海外伙伴的讯息。

    日常交流以及视频的过程都是三方进行的,有老师实时指导,若有需要老师会做翻译。我希望Allen自己交流自己展示,孩子之间的交流不需要翻译,即使语言有一部分障碍他们也能够互相理解对方快乐的意思。

    期待的视频见面终于等到了,两位小朋友开心地介绍了自己的猜想画像和喜欢的食物,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丝毫没有显得生份。聊到喜欢的闪电麦昆老师都快控制不住场面,俩人都拿出麦昆的书、汽车大百科聊得嗨,屏幕里的书一边是中文版一边是英文版很有意思。

    Allen还知道了英国的冬季时间要往后推一个小时,从此以后多了一个小时的睡觉时间。好羡慕啊~~

    结束后我担心的问题还是问了Allen,可以听得懂Oliver说话吗?听懂一部分,有时候太快了听不懂。听懂大部分还是少部分啊?大部分。可以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吗?可以,不影响。好了,不用纠结了。

    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体会。刚开始很担心英音和美音的差异,想着如果行是不是要求平台重新匹配一位小朋友。可是又想到孩子以后不可能只跟说美音的人交流,什么样的发音都应该接触。就像孩子小的时候学说话,一开始我们并没有纠结他学方言还是普通话,学会了说话不管方言还是普通话自然很快就能懂。

    然后是我最应该反思的一点。最初找一个异国伙伴的想法对于Allen来说仅仅是为了找一个朋友了解他不一样的生活。而我带了一部分让他练习口语的目的。当我看见Oliver的介绍上说不会中文,我问了老师一个问题,一时间感觉触及内心。

    第一次活动结束看见两个小朋友聊得这么开心,我也调整了我的想法。每一次为了与朋友见面做主题准备,那种内心的期待和惊喜是不能用功利的目的来衡量的,他们的交流只是纯粹的内心交换。

    下一周的主题是万圣节,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想象到孩子激动的尖叫。

    PS:这是我们平台一位妈妈写的文章,经过她的允许,可以转载,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她微信meiyoumingzi12了解详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不就是80年代流行的“笔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yx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