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被理解是沟通者的使命”
文:水清明
01
今天这篇文章是写给青春期的少年的
这个年龄开始
尝试通过表达的方式确认自己的存在
并和周围产生关系
这种关系和自我确认感的存在是如此必要
甚至超越了表达本身的能力
“表达”是什么呢?
表达就是把自己的情况感受思想说出来
表达本身不会和认同产生必然的关系
因为表达存在的根本
是为自己服务的
表达者使用表达的本意更多的是让自己舒服
既然出发点如此
那么只要完成表达
就达成了初衷
至于如果能够激起共鸣、获得认同
得到传播
那其实是锦上添花的部分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这句话说的相当精炼
因为表达的本意便不在于对方是否认同
那么不考虑对方身份、背景、学识、教养、世界观的表达
本就是一种自私的表达
它的存在本就是为了取悦自己
取悦自己没有问题
但是应该做好准备当你在取悦自己的同时别人可能无法取悦你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当我完成了我的表达
而你愿意倾听表达
于是我心生感激
02
那么有人说了
若不是为了认同
我表达干什么呢?
为获得些什么而进行的表达——叫做沟通
沟通跟表达之所以有区别
是因为
沟通聚焦的是对方和自己的不同
是针对双方有分歧的部分进行的有来有往碰撞
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前提
叫做:“我知道我们是不同的
但我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不同中找出一些相同的部分
来让彼此获得多一点的理解”
所以“被理解是沟通者的使命”
说的更加精准并智慧。
沟通者需要有理解自己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一个无法理解自己的人
注定无法理解他人
人只有先能够理解自己
然后才能通过一点一点的推进
让他人理解这种不同
从而获得被他人、社会理解
03
一个无法理解自己的人
是无法成为沟通者的
因为他无法面对那些支离破碎毫无结构的理论框架
他不知道如何将这些整合起来
而一个无法整合的人是无法支撑起一个沟通的过程的
所以
对一一个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成形
还没办法完整独立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
如果能够做到表达自己
就很不错了
能够把自己支离破碎的观点感受表达出来
能够进行稍微有序一些的梳理
在这个梳理的过程中自己一点点的去发现自己理解自己
这个时候如果还能找到一个听众
从对方的反馈中调整对自我的理解
就更好了
因为这条模糊的路充满了探索和不确定的未知
一个人走可能会孤单、懈怠、充满惊恐
而有一个人在旁边
知道你在做什么
却不干扰
这种充满了温暖的安全感 很是难得
04
青春期的孩子
看上去像个大人
有时候自己也会把自己当成大人
但是终极不是大人
他的感受、判断包括思考的方式
虽然总在模仿成人却始终不是成人
青春期的孩子面临的最大考验在于
他的感受的无法言说性让他即使和同龄人在一起也不见得很放松
另一方面他也无法走进成年人的世界
所以有的孩子会一直孤独地在自己的世界里打转
既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
更妄谈沟通
这个过程会从十五六岁延续到二十二三岁
直到一次又一次不得不低头面对现实的承担中
才能完成整合
所以在我的咨询中
对青少年的咨询是最难得
之所以难在于
成年人知道
自己的心理问题是一定要跟这个现实接触
发生化学反应获得现实的支撑从而获得改变。
而青少年天生并不在乎这一点
因为他的世界里
与现实接触似乎还早
而咨询师本身出于保护也不想催促他们去面对现实
周围的社会、父母和老师也在告诉他们先完成学业再去考虑现实
这让他们天然待在一个真空地带
因为有心理问题而无法面对学业
却也没有人要求他们应该面对现实
他们那随风飘荡的感受和无处安放的灵魂就变得更加的飘摇
这也就是如果自己没有使命感的青春期心理障碍很难通过外界治愈的原因
05
而如果一个孩子
能够有所使命的鞭策自己发展
他多数情况下都会获得修正自己的能力
从而在某个时刻完成和这个现实世界的接轨
这一切
从表达开始
只是真正起作用的是表达的过程,而应对结果不做期待
........
END
水清明月现,心静思自明
作者简介
水清明:
心理咨询师,流派:存在人本主义、精神动力取向。配合使用后现代正念疗法和解梦技术。
从十五岁开始接触萨特走上存在主义道路。对佛学、道家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有一定研究。经济学学士、中山大学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生。
目前咨询个案时长1300小时,督导时长200小时。
明睛心理咨询工作室创办人,并同时在壹点零、春雨医生等平台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