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日,甘肃金昌的外甥高泽书送他的侄女来新师大读研究生,事罢后顺便到我家来看望我们,他打算还要去滨湖二队的表妹丁桂芳、丁桂琴家转转,但时间很紧,他事先已与去辽宁大学送子读书的大女儿女婿约定,今天下午她们从辽宁飞往马市,明天乘飞机去伊犁看小女儿和儿子。我说:“既然日程紧,你今天就不用去桂芳家了,我打电话让他们两家都过来,在我们家吃饭,为你接风,这样大家都见面了,若时间允许,你改天再去他们家,若没时间,这样也就两全其美了。”客随主便,高译书同意了我做的意见。
于是我当即打电话约定了桂芳姊妹夫妇,又电话联系了瑞年、玉荣小伟等。结果端年还在木垒,玉荣在乌市伺候女儿,都来不了。小伟面临小学开学,忙于他“小饭桌”的筹备工作,能否及时赴宴还说不一定。老伴和淑莲通话中得知华年还在昌吉,这信息使我不胜欢喜,于是急忙打电话约他,华年很爽快,二话没说,欣然答应了。
聚餐地点是小鹏电话约订的,离我家不远,餐厅名子叫“八郎宴”,环境不错,饭菜味道也好,在昌吉市飲服行业中,属于中上档次的饭店。
大约中午一点半钟,客人们都到齐了,开席在即,当时只有八人,即我和老伴、华年、小鹏、高泽书、桂芳夫妇,王生兵,桂琴因有要事而缺席。
相邀千里而至的老家外甥吃饭温馨喜悦不言而喻,扶今思昔是主要的话题,席间烧酒的力量更加激发了人们的情绪,谈话显得更加热情激昂,内容跨纵连横,穿越时空,宽广悠远。加上小朋和小伟不时的提问,从而了明确了许多以往含混不清的家族往事、亲戚关系,使人受宜非浅。
宴席的气氛之好,温馨和谐、热情洋溢,可想而知,不用赘述。宴席行将结束时,女婿杨成荣发言,邀请大家第二天去他家做客,特意委托我代请玉荣姑姑和发明姑父。此时,高泽书给女儿打电话询问去伊犁的时间有无变动,女儿回答说,因飞机晚点,她们落地乌市的时问推迟至明天,去伊犁的时间只能推迟到九月三日,这样以来,高泽书在高吉的活动时间就充裕了,因此,大家愉快地答应了杨成荣的邀请。宣了很久,下午五点多钟才依依散去。
二日早饭后,华年和发明来我家集中候车,约莫十二点多钟杨成荣开车来接我们。小车在街道上穿行,漂亮繁华、车水马龙、秩序井然的街景从车窗中闪过,犹如电影里的“蒙太奇”镜头,一路高楼绵延,风景不断,楼宇不断延伸,模糊了城乡界线。真乃一路风景没看够,小车即到桂芳家。小车开离公路,驶向滨湖二队居民区,穿过一条毕直的街巷,减速右转,驶入一座气派宽阔的院门,停在门道里,我们知道已到了桂芳家。便主动开门下车。跳入眼帘的是门道里停着的小车,院子里停放的三轮车,几乎全部硬化的院落地平和正面一排正在装修,气派非凡的中式房屋。现浇的屋顶,铁红色瓦面屋檐,月白色全磁砖屋面,古铜色防实木门窗,色调和谐,分外养眼。环顾四周,若大个院子里,南面还留有拆除了老旧房屋的痕迹,现时还保留着后墙外,其余三面除了宽敞的前后大门,高大华美的铁艺门扇外,全被房屋围拱着,显得整齐、严实紧凑。
院子里有一颗大榆树,树冠如盖,支繁叶茂,气宇轩昂,傲立苍穹,似乎昭示着主人的运势和精神。家鸽竞然一反“鸽子不上树”的常规铁律,在树上做了窝,䳕出了一窝乳鸽,正在呱呱戏闹,似乎在欢迎我们这些陌生的客人。一切显得那么闲适温馨、和谐安逸。树冠覆盖着临近的屋檐,洒下一片荫凉,靠墙摆放着单人床和沙发,供人们小憩和纳凉,小女婿王生兵早已架起了烤肉炉子,生起了煤火,精心照看着,火光猎猎,火烟轻盈,缭绕而上,触景生情,耳畔仿佛奏响了和谐的乡村晨曲。我们顺势坐在树阴下的床和沙发上,感到凉爽舒适,桂芳闻讯后,笑容可掬,喜出望外,从对面厨房里出来迎接我们,招乎着请我们进屋去坐,被大家谢绝,说这里凉快舒爽,是宣荒拉话的好地方。
成荣搬出了一个折叠圆桌和几把椅子放在树下,桂芳端来了自家园子里现摘的葡萄,如刚出水的翡翠珠儿,圆溜溜、水淋淋,玲珑剔透,异常养眼诱胃,红沙瓤西瓜牙子,事现煮好的无公害玉米、南瓜、土豆等,一并上桌,醇香四溢,十分诱人。这些都是我们城里人十分追捧却难得享用的时尚食品,大家吃着,赞美着、谈笑着。我一口气吃了三个拳头大的洋芋,觉得美滋滋的,享了口福,找到了儿时的感觉。顿时,有些“开轩面场圃,罢酒话桑麻”的诗意。女婿成荣却阻拦我说:“二叔再别吃洋芋了,留下些肚子吃烤肉!”我笑着回答道:“啥是啥肚子,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吃年轻时吃惯的食物,感到爽口、亲切……”
年轻俊俏贤惠大方的桂琴的儿媳,一直出出进进,为我们端茶递水,热情忙碌着。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尊老爱幼,富有孝心的好儿媳。 “桂琴没来吗?”我问生兵, “来了,在厨房做菜呢”!
我想多年没见过桂琴了,不知姪女发变成了什么样子,我们还能互相认识吗,我很想尽快地见到桂琴侄女,寻思着便向厨房走去。
厨房门敞开着,只见案板上摆满了做好的各种凉菜,穿好的一大盘肉串,刀板上放着待穿的一堆羊肉,桂芳和桂琴姊妹俩还在忙碌着,没有发现我已进了厨房。
“我看看桂琴还认识我吗?”
我的声音唤醒了聚精会神忙碌着的姐妹俩,桂琴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向我问好,并说:“认识呢二叔,怎么会不认识呢,你好吧二叔?”
眼前的桂琴身体有些发胖,但俊俏的脸上绽出惊喜的微笑,白晰的皮肤泛起健康幸福的光茫,穿着干净得体,俨然一位职业女性的形象,不失青春年少时的靓丽。我寻思道,也就是在家里,若在外面,我确认不出她了。不过仔细端详,身上仍留着小时候的影子,只不过比那时大了几号罢了,但咋一看,还是难以认出的。为了不影响她俩手头的活计,寒宣了几句后我便告辞:“你们忙吧,我出去转转。”
从厨房出来后,我就象领导检查工作似的,把院子“巡视”个遍。
院子北边是一栋老房子,按照中式的传统叫法,可以称她作北书房。从院门前围墙起,一直通到离后院墙约三米多的地方,足足有七八间。这么多间房子只开了两个门,进入西头的房门后,看到室内是“一明两暗”格局,左手边一个通间是客厅,进了“明间”后,房子间间相套,互连互通,这种结构是甘肃人喜欢的格局。不知套了几间,我无意搞清楚。但每个房间都自成一体,沙发床铺一应具全,而且都时尚前卫。不要说安排三五位客人休息,就是更多客人住宿也绰绰有余。
客厅大约二十几平米,宝内前后各开一个窗户,进门后首先看到的是前窗户下的三人沙发,上墙角摆放的冰柜,上墙的电视柜和55英寸的大彩电,里面挨后墙摆放着沙泼茶几,成倒凹字形,右边空档处放着一张单人床,前后窗户上挂着粉红色欧式落地窗帘。客厅里家具摆得满满当当,显得有点拥挤。
东侧的两间是长子结婚的房子,新房依旧,家具如新,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只是没人居住,静静地见证着十年前的美丽、温馨,苦诉着现今人去楼空的凄凉。
说来话长,桂芳养育了两男一女。十多年前,长子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儿子爱上了一位美丽干练的哈萨克族娘,桂芳夫妇尊重儿子的选择,没有干涉,给他俩举办了体面的婚礼。婚后这对小夫妻恩爱有加,儿媳精明强悍,泼辣能干,是持家过日子的一把好手,一家人辛勤劳动,苦心经营,在发家至福的道路上不懈奋斗着,和和睦睦,相敬如宾,幸福美满地过着舒心的日子。一年后桂芳的孙儿出世,小宝贝混血儿的特点十的突出,不但长得俊俏可人,而且聪明伶俐,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可惜好景不长,这对美丽的异族婚烟终于被儿媳的父亲“棒打鸳鸯”,强行拆散了。小俩口不得不撕心裂肺地离了婚。儿子失去了心爱的媳妇,小孙子失去了母亲,使儿孙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给和谐幸福的家庭罩上了阴影。至此,奶奶桂芳承担起了抓养孙子的责任。现在孙子已十岁,“离开脚手”了,目前已上了小学,儿子也已找到了心仪的另一半。
“老子英雄儿好汉”,婚变后,儿子心无旁骛,理头至福,目前他经济实力雄厚,为人诚实大方,女朋友第一次上门时,便送了一辆二十多万元的轿车做为见面礼。
北书房的西山墙与坐落在后院门边的伙房后墙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线与后院墙平行,形成了一条长30米左右,宽三米半左右的空地,成荣惜地如金,用钢管和彩钢把它棚了起来,成了一座长廊,几十年来,更新换代的家具什物、劳动工具等都放在这里边,恰似桂芳家的历史博物馆,这些什物见证着他们艰苦奋斗,脱贫至富的艰辛历史。
最后转到了正在装修的新房子,木工在叮叮当当地干活。不用说,所用的材料都是上好的,装修设计是时尚前卫的,房间足够多,面积足够大,一切皆好,无可调剔。
转了一圈,大体了解了桂芳家的情况,看到他们今天丰厚的家业和殷实的生活,不禁使我想起了她苦难的过去。
桂芳出生在甘肃,六二年家乡遭受旱灾,随父亲到新疆木垒河坝沿村投亲落户,不幸父亲英年早逝,姊妹三人随母亲跟继父一起生话。那时桂芳十三岁,万祥十岁,桂琴只有七岁。家境穷困不说,继父脾气很糟,动辄使暴,姊妹三人经常在恐布笼罩下担惊受怕地打发日月。祸不单行,福不双降,后来,母亲又离开了人世。姊妹三人相依为命。多亏经常受到邻近给生产队看果树园子的二爷(我的父亲)和其他本家叔叔们的关照,才平安地生活了下来。
光阴荏苒,人世苍桑,命运多舛的三姊妹经过自已的磨爬滚打,亲友的提携,终于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拥有了自已的生活。桂芳桂琴出嫁后远迁,离开了我们的视线,断了联系,情况一直不大清楚,此次小聚,才知道,离开河填沿村后,桂芳夫妇曾有一段曲折艰辛的奋斗历史。
贫穷的家境和多舛的命运造就了桂芳倔强的性格和不怕苦不畏难,勇于抗争勤于奋斗的精神,她自幼没有停止过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丈夫杨成荣是一位不甘平庸,不安现状,吃苦耐劳,既有经济头脑又长于谋划的有志青年。他俩可真的“对象”了,组成了一个最佳搭挡,在艰苦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道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八十年代初他们已积赞了一万多元人民币,另劈蹊径,到甘肃老家去发展,在成荣的老家修起了当地前所未有的五间砖房,种了庄橡,不料当年秋后,桂芳思念新疆之心日切,决议要回新疆生活,成荣无法说服桂芳,只得撂下修好连一天都没住的砖房,返回了新疆,房子违心地作价两千五百元,至今一分钱都没有拿到。
反回新疆后他们落户昌吉市园艺埸,因吃不惯包谷杂粮,又返回木全原籍。俗话说“出门头高,进门头低”,在木垒发展总觉得不很如意,于是又二次告别木垒,落户昌吉市园丰二队。几番折腾,总算是找到了理想的安身立命之所,从此成荣桂芳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他们农忙务农,农闲经商,不知疲倦地奋斗挣钱,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攀高,转眼儿女们长大成人,他们又开始养大车搞运输,竟然把发展的触角伸到了克拉玛依油田。
俗话说“守三年挪不动,跑三年捞条棍”,又说“树挪了死呢,人挪了活呢”,看来决定的因素取决于人。只要人的素质好,走一走,挪动挪动还是大有好处的。成荣和桂芳的追梦之路虽然有些波折,但最终走问了成功。
大约一点半钟,桂芳请我们进客厅吃饭,我们围坐在餐桌边,品尝着桂芳姐妹做的菜肴,吃着一盘又一盘鲜嫩美味的烤肉,生兵、泽书、发明他们几个接二连三地互相碰酒,每轮都少不了我和老伴及华年。我们以茶代酒,应服着他们的敬奉。成荣在院子里烤肉,桂芳还在厨下,外孙媳妇端菜倒水,始终没有上桌,桂琴夫妇在桌上坐陪。桂芳忙完厨房里的事后,替换了烤肉的成荣,成荣迫不及待来到桌上,玩起了他劝酒的拿手好戏,连捧带激,三下五除二,煽起了一场“拼酒大战”,一看便知他是一位酒坛老手。此刻,“统官”轮坐,猜拳行令,可饮可存,可當可卖,可挑可送,总之,“放开搞活”,只要”食粮归仓酒入肚”,其余一概不管。倾刻,酒桌上的温度升到了极度,催出了饮者的汗,烧红了喝者脸,提高了场上的声音,麻痹了过量者的舌头。酒壶里的酒在迅速下降,一杯又一杯,一壶又一壶,饮者脸越来越红,话越来越多。声音却越来越低……
烤肉己满足了大家的胃口,填饱了肚皮,我们似乎再不需要什么了。这时主食上桌了,是杆面“干拌儿”,西红柿、鸡蛋红辣椒混合炸酱。这是老家人喜欢吃的饭食,自然也是我的癖好,尽管早己是胃饱肠满,然而要吃一点的程序是必须要走的,在劝说声中,我捞了一筷子面,拌好了,吃了两口,面条杆得厚薄均匀,切得宽窄适宜,口感精道,味道纯香,桂芳经过几十年的励练,事事拿手,行行老道,成了“上坑的裁缝,下炕的厨师”,茶饭手艺里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你们慢慢喝,我告退了!”
“二叔(二舅)你们先休息,我们再玩一会……”他俩异口同声地回应。我退下来靠在里首的沙发上休息,观赏着眼前的酒桌风云,困意飞到了九霄云外。
酒是最公平的,无论什么人,喝多了,都会醉的,只不过有个先后之分罢了。随着时间流逝,酒桌上的热度渐渐降了下来,饮者们渐渐失去了开始时的干脆利落,没有了一饮而尽的豪爽,开始滴滴计较、推三让四,只说话不喝酒了,劝到无奈,逼到墙角,非喝不可时,就象喝中药似地,鼓足了勇气,一口气喝下去,但那呲牙咧嘴的表情实在教人“目不忍睹”。
成荣“老尖巨滑”乘机溜下了桌子,来和我攀谈。我劝说道,酒不要再唱了,尽兴即可,多宣宣好。成荣表示赞称。
“成荣,你太利害了,看了你创下的家业和殷实的生活,我深有感慨,你是小一辈人的榜样,你从一张白纸起家,发展到现在的程度,太不容易了!”
“二叔你过奖了,我不过是爱折腾罢了,折腾了半辈子,是挣了些钱,但是现挣现Byang光了。”
“我看了你这一院房子,少说也能值百万,你的小车、三轮车、庄稼地、葡萄园,那都不是钱吗!”。我给他略微例举了一番。
“二叔,农民那些都不算钱,地我早都租给别人了,家里只留了葡萄园子,桂芳在家扶养孙子抽空照打理着,我主要在克拉玛依油田上发展,给油田上开小車,一般都没有多少事情,挣一份工资,同时我和大儿子经营着四辆大车,在油田上拉运石油,一年四季货源都有保证,这才是我的主要事业。现今是请假回来盖房子的。” “啊,那可是日进斗金啊!”我惊叹道。
“二叔,木有那么多,挣的多,花的也多,付了驾驶员的工资,交了各种费用后也剩不了多少……我今年六十二岁了,不准备在克拉玛依安家,再过两年把生意交给儿子,我就回昌吉养老啦。”
“噢,这个打算不错,克拉玛依挣钱不错,但养老不如昌吉。”
不知不觉,酒桌上没了声气,发民彻底醉了,爬在餐桌上睡着了,怎么叫他都不动声色,无法叫起,高泽书也下了桌子,躺在沙发上,脸红得象个关公,也有八九程醉了。只有生兵还端坐在哪里,淡然无事,看着手机。成荣显出了酒意,眼皮子不停地打架,我劝他去休息,他过去躺在前窗户下的三人沙发上,纳头便进入了梦乡。老伴和桂芳、桂琴她们去隔壁卧室里聊天。我便凑了过去,谈话中才得道,成荣曾出过一次车祸,酿成一死一伤,赔款几十万,弄得倾家荡产,现在才缓过神来。
目前,成荣和两个儿子长年在克拉玛依发展,爷儿三个一人一辆小车,小儿子有了对象,准备今年早迟结婚,大儿子也找到了心仪的另一伴,目前在乎县公安局工作。桂芳守着昌吉的家,养育十岁的孙子,经营着葡萄园。一家人虽然分居两地,但为了创造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他们互相支持,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奋斗的家庭是幸福美满的。
结末,成荣和桂芳要留我们住下,生兵桂琴邀请我们第二天到他们家去玩,都被我们谢绝了。因成荣饮酒了,不能开车,发民酒醒后,成荣叫了他的邻居,开车把我们送了回市里。临走时,桂芳给我们带了一大包玉米和南瓜,并再三嘱咐说,以后经常来她家玩。我说,以前是走散了,今后一定要常来常往的!
回家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远的不说,从爷爷辈起,我们就是个大家族,到桂芳这辈人,刚满五府,人数已有数百人之众,后辈们起点各异,发展都不平衡,但都还不错,有一般水平的,有福足的,也有“巨富”的。桂芳小时候经受了父母早逝的苦难,成家立业时起点很低,又没有靠山,但她现在却发展得很好,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走在了同辈们的前列。我想,究其原因无非八个字,“夫妻同心,不懈奋斗。” 真可谓“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酷寒来”,幸福生活是艰苦奋斗得来的!我们应该给桂芳夫妇点赞,后辈们应该好好向桂芳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