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读《西游记》系列心得”第二篇。《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其流畅的文笔,丰富的内涵,有趣的故事构架深得大家的喜欢。大家应该还记得,每年寒暑假都要播放的老版《西游记》是多么的火爆吧。
本文作者,在这个特殊的战“疫”期间,在家休息的时间里,每天静心读书,研读《西游记》原著经典,有了很多的心得体会。结合当下背景,写出了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喜欢。以后还有更多本系列的文章发布,请大家喜欢的持续关注呀~
从西游记中的对话,教你如何聊天
西游记里取经接近成功时,唐僧师徒来到了铜台府,本来此处也并没有什么难啊,灾啊的,偏偏作者对唐僧问路做了一番详细的描述,恍然间,让我对五百年前的老头们的谈话产生了兴趣。作者是这么写的:
“长老近前合掌叫声‘老施主,贫僧问讯了。’那二老正在那里闲讲闲论,说甚么兴衰得失,谁圣谁贤,当时的英雄事业,而今安在,诚可谓大叹息……”
停,让我们琢磨琢磨吧,看看,无论时代怎么变化,老头们聚在一起还能聊些什么呢?只能是这个——国家大事!!!
无论是五百年前,还是五百年后,无论是南赡部洲的大唐,还是西牛贺洲的灵山(要知道,唐僧问路的地方距离灵山脚下只有几天路程,想象一下,佛祖管辖的地盘,人们群众喜闻乐见的还是杀伐征战,并且在此地唐僧还真的经历了打打杀杀,可见佛祖脚下也不太平),天下所有老头们还能有啥别的话题呢,大概是真没有了。
别忘了,这还是明朝的作者想象的唐朝的事情,也就是说在作者眼里,唐朝那个时代的老头们聚在一起,除了兴衰得失也没啥别的谈资了,诚可谓大叹息。
那么老头们就真的不能谈论家长里短吗,在西游记里,不谈论国家大事的老头们除了神仙,
“那大圣至瀛洲,只见那丹崖珠树之下,有几个皓发皤髯之辈,童颜鹤鬓之仙,在那里着棋饮酒,谈笑讴歌。”(孙行者五庄观砍了人参果树,求教瀛洲海岛福禄寿神仙所见。)
就是妖怪了。(想想荆棘岭十八公(给杏仙做媒的),唐僧和他们一起吟诗作赋。)
可见在作者眼里,能够免于谈论这些兴亡事的老头们该有多么衣食无忧啊。而常人要想达到这种境界,要么成仙,要么成精。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别的话题会让人慌张,那个时代的生活压力就够大了,人活70古来稀,成为老头后,生命的压力会越来越沉重,只有谈论这些与自己生活无关的话题才能暂时忘却人世间的烦恼。
国家大事,又刺激又有话题性,还和自己眼前的生活无关,正是上好的谈资,纵情于此,便可忘掉回到家中要面对的红尘俗事。
不然到家中要说些啥呢:
和老婆在一起,就会谈论别人家的是非,比如寇老汉的同学说:
“寇大官且是有子有财,只是没寿……不期昨夜被强盗踢死。可怜!今年才六十四岁,正好享用,何期这等向善,不得好报,乃死于非命?可叹!可叹!”
和儿子们在一起,就会让他们拜师长本领:
“做儿的十分欢喜,欲要拜他为师,学他手段,保护我邦,此诚莫大之功!不知父王以为何如?”老王闻言,信心从愿。”(玉华州收徒)
和女儿在一起,就会谈论做人的道理,比如百花羞公主说
“……我自幼在宫,曾受父母教训。记得古书云,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和下属们在一起,只能谈论工作:
“国王哭之许久,便问两班文武:“那个敢兴兵领将,与寡人捉获妖魔,救我百花公主?”连问数声,更无一人敢答,真是木雕成的武将,泥塑就的文官。那国王心生烦恼,泪若涌泉。”
看看吧,全是烦心事,老头只有和老头们在一起时,才会获得纯粹的快乐,吹牛皮,谈古论今。
什么,你还是不信本文的结论?
想一想四大名著另一个大部头开篇怎么说的 “白发渔樵江渚上……都付笑谈中。”
PS:下班时候,偶遇一对中年妇女谈论买房的问题,一个说“赶紧买房吧,房价可能要涨了……”
“买啥房啊,孩子要上课外班,死贵的啦,还得准备考级,我跟你说啊……”
不远处,另一对中年男子也在谈论“听说房子要涨?你家房子咋样了?”
“嗨!幸亏我上岸早!归根结底都是美国闹得……”
如此看来,多关心国家大事,多关心民生问题,你的谈话,不但有的聊,还高大上,何乐而不为呢?
喜欢就请 关注我:跟着旋律一起走
更多西游记心得内容,请点击链接观看读《西游记》系列心得(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