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导图读书&卡片记忆如何学习
如何训练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

如何训练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

作者: 小小sha | 来源:发表于2019-11-17 16:00 被阅读0次

    本文路线图:

    1、我们喜欢用「点状思维」思考

    2、「点-线-面-体」深度思考路径

    3、「模型」思考路径快速触发思考

    一、我们喜欢「点状思维」思考

    首先我们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 训练营的助教的岗位职责是什么?
    • 如何设计一场演讲/分享的结构?
    • 思维导图的功能有哪些?
    • 思维导图的样式有哪些?

    我相信很大部分人,对于每个问题脑海里都会闪现出很多的关键字词,每想到一点就说一点,此时此刻脑海里的思维其实是发散的,于是说出来的答案也是毫无章法的。

    这种思考路径我称为「非逻辑」思考路径,也可以说是「点状思维」思考路径,人的思维是发散的,游离的,于是面对一个问题的答案也是游离的,对于自己来说,发散不稳定,很有可能脑海一片空白;对于接受者来说,没有秩序胡乱的传达,接受效率大大降低。

    那么,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点-线-面-体」深度思考路径和「模型」快速启动思考路径,这也是制作导图或者知识卡片的底层模型。因为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就是由点-线-面组成并且尝试结构化模型化。

    二、「点-线-面-体」深度思考路径

    什么是「点-线-面-体」思考路径呢?

    image

    如上面这张图所示,可以想象画一座建筑,「点线面体-建筑-逻辑结构」对应的关系是:

    点-顶点、砖块-思维点:点在建筑中来说可以理解成具体的砖块,图中的顶点,可以理解成我们脑海里突然冒出来的灵感,所学的知识点

    线-钢筋水泥-逻辑:线就是建筑中的钢筋水泥,也是我们这幅图中的直线,理解成我们脑海里的逻辑线,代表着两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一共有12种关系。

    面-墙-结构:两点成线,不再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成面,当你的知识点多到三个知识点及以上的时候,且任意两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是同一种关系的时候,就可以构成一个网状的结构,这个结构中的任意三点,都可以构成一个面,可以理解为是我们建筑中钢筋水泥架起来的不同的墙。

    体-建筑体-体系:多个面的叠加组合包含了很多点和线,最后构成立体模型,成为一座建筑,具备了应用场景和功能,也更稳定。

    所以「点-线-面-体」思考路径就是:任凭脑海激发各种知识点,然后两两知识点之间进行逻辑联想,每条线有进行结构搭建,最后围绕一个问题形成思考体系。

    接下来,我们以“助教的工作职责有哪些”为思考案例来进一步的了解「点-线-面-体」思考路径,以这个案例引发大家养成「点-线-面-体」的思考习惯,并进一步迁移,开始“深度思考,萃取-验证模型”和“模型思考,学习-应用模型”。

    image

    在这个案例中,引导路径是:

    从「点-线-面-体」来思考助教的工作职责,萃取出思考模型,同时思考运营、导师的岗位职责,并迁移到PPT技能类训练营、写作训练营的助教的岗位职责进行验证是否可行,最后萃取出最终的训练营的各角色岗位职责说明书都通用的思考模型。

    image

    1、点状思考

    首先我们来回顾下,当我们开始思考“助教的岗位职责有哪些?”这个问题的时候,脑海里是不是蹦出来了这样一些词汇:通知、上课、答疑、督促、沟通、点评,如果这是一个面试官和面试者之间的问题,这样的回答是非常零散记不住的,对于面试者而言,也很难思考全面,对于面试官来说,捕捉不到面试者的思考路径,觉得有些混乱。

    image

    2、线性思考

    为了避免遗漏,所以思考逻辑很重要。当我们脑海里产生一些思考点的时候,以思考点出发,做线性思考。比如,我们可以思考出来三条线:

    1)时间线:营前-课前-课中-课后

    2)部分到整体线:个人-小组团队

    3)递推线:通知-答疑-点评-跟进

    image image

    3、面状思考

    那么以上的三条线,每两条线可以构成一个面:

    1)时间线+递推线,构成了以时间线为主,纵向拓展“营前-课前-课中-课后”需要做的事情,形成一个面

    2)部分到整体线+递推线,构成了以局部-到整体为主线,纵向拓展对于个人和团队分别需要做的事情形成一个面

    到这里,大家可以发现,我们对于“助教的岗位职责是什么”的思考已经非常全面了,但是下一个问题是,这两个面的内容其实是有些重合的,如何把他们聚集为一个体。

    image

    4、体系思考

    如何将刚才的两个面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大家可以先构思一下。

    其实是围绕两条主线来进行,“时间线”和“个人-团队线”,我的思考设计路径是这样的:

    以“时间线+递推线”这个面为主题,“个人-团队”这个面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叠加,因为原来的两个面的内容本来就是重合的,比如“课前-课中”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小组内进行的。所以这幅图就是这样的:

    “营前-课前-课中-课后”分别需要做一些事情,但是在营前建小组群后,这个小组团体就存在了,课前-课中的工作都在小组团体群内完成,最后的课后点评-答疑环节,可在小组内对接也可个人对接。而跟进的工作需要具体到个人,所以我用灰色区域代表了一个团体的空间,团体之外的白色区域为个人区域。

    到现在为止,我们就把助教的岗位职责梳理出来了,如果是一个面试,那么我们的回答思路是清晰的,从时间线和个人-团体线出发,具体可以表述为以下几点:

    1、营前:熟悉学员手册,添加本组成员,建立小组群

    2、课前:建立小组群后,正式开课前,带小组成员明确本组目标、队名、口号,制定本组海报;明确上课-答疑--作业打卡的平台;督促学员在大群、小群、平台修改昵称,每次开课前、中、后都及时同步大群的开课通知,作业通知,PK通知等,并同步大群资料。

    3、课中:及时通知和大家一起学习

    4、课后:针对课程中、作业中的问题答疑,点评,并对特殊情况跟进处理,通过私聊,看朋友圈,了解个性化需求,针对性服务,挖掘小团队KOL;

    经过「点-线-面-体」的思考,这个回答就非常清晰,全面了。

    三、「模型」思考路径快速触发思考

    什么是「模型」思考路径呢?

    「模型」思考路径就是从「点-线-面-体」思考路径中最后的体系中抽离出「模型」来思考解决其他问题,或者直接套用学过的已有的「模型」来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常常说要学习「多元思维模型」,但是总是会陷入只是收集而调用不起来的困境。

    今天的文章,「点-线-面-体」思考路径可以理解为一个深度思考模型,本文中的提出的「模型」定义相对比较广泛,可能并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模型」,但目的是让大家养成深度思考,自己构建模型、运用模型的意识。

    1、深度思考,萃取-验证「模型」

    image image

    根据「点-线-面-体」思考路径,我们可以萃取出来一个回答“助教的岗位内容是什么”这类问题的思考模型,即「营前-课前-课中-课后-个人-团队」模型;这个模型是否有效,可以用这个模型尝试去梳理这几个问题进行验证:

    训练营中导师的岗位职责是?

    运营官的岗位职责是?

    是否可以迁移到其他类型的助教,比如:PPT技能训练营的助教,写作特训营的助教。

    当这个思考模型经过其他角色的验证后,我们可能可以得出一个更为全面的回答问题的模型,比如时间线可以拓展成:营前-课前-课中-课后-营后;有局部到整体可以拓展成:导师/助教/学员-实战营

    当然,任何的「模型」都有局限性,有了模型意识,只是让我们在下一次启动同一类型的思考时,有一个快速思考的触发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可以查漏补缺和完善。

    2、模型思维,应用已有「模型」

    除了从「点-线-面-体」思考,萃取-验证「模型」,实际工作中,有很多问题和场景,可以直接套用已有的「模型」来启发我们思考。所以我们在遇到一个问题,需要紧急处理的时候,其实可以去思考有没有相对应的「模型」。

    下面用三个例子来举例直接用「模型」来启发思考。

    image

    1)如何设计一场分享的结构

    「非逻辑思考路径」就是点状的,分散的

    「点-线-面-体」最后萃取「模型结构」需要我们花一定的时间「发散」-「整理」-「呈现」

    「模型」思考路径就是直接套用《高效演讲》中的一个设计路径「坡道-发现-甜点」设计路径。

    坡道:即开头,用一句话引起兴趣

    发现:即中间,包括一张路线图+3个知识点+一个总结

    甜点:即末尾,用一个故事或者笑话结尾

    image

    2)「新思维导图」的功能和样式分别是什么?

    以「点-线-面-体」深度思考模型,直接触发思考:

    从零思维到多个思维,思维导图起到「思维发散」的功能,体现出来的样式就是发散的八爪式;

    从分散的知识点到有联系又结构的平面知识,思维导图起到「思维整理」的功能,体现出来的就是树状图或者多样的综合结构图;

    从一个平面的知识到呈现一个立体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起到了「思维呈现」的功能,体现的样式就是完整密集型的导图卡片地图;

    image

    3)「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如何构建知识体系

    以「点-线-面-体」思考模型,直接触发思考:

    知识体系的最小单元是知识点,多个观点形成逻辑线,多个论证论据形成知识面,而多个面形成一片文章/课程/书籍;

    一篇文章、一节课程、一本书都可以浓缩为一张有逻辑结构的思维导图/知识卡片,形成一个新的大单元的知识点,N张图就构成一个知识面,成为「能力树」的一个分支(能力树可以理解为你所需要学习的各种知识的集合),多个面就构成了我们的知识体系。

    用开始的图呈现出来就是这样:

    总结:

    1、提出了三种「思考路径」

    • 「非逻辑」的发散思考路径
    • 「点-线-面-体」的系统思考路径
    • 「模型」思考路径

    「点-线-面-体」思考训练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模型」思考帮助自己快速有效触发思考

    2、文中涉及的三个「模型」:

    • 「点-线-面-体」深度思考模型
    • 训练营岗位职责类的思考模型「营前-课前-课中-课后-营后-个人-团队」
    • 一场分享的结构设计模型「坡道-发现-甜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训练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ip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