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分析以下三个问题:1、诸葛亮是不是庸才?2、诸葛亮是不是天才?3、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皆无功而返?
1、诸葛亮绝对不是庸才。原因特别简单,试想一下,一个年仅26岁农耕南阳的庸才竟然值得时年46岁的刘皇叔三顾茅庐请出山委以重任?一个年仅26岁的庸才竟然在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博得了“卧龙”的美名?一个庸才竟然能够提出千古闻名的“隆中对”,帮助此前流离失所寄人篱下的刘皇叔三分天下得其一?一个庸才竟然在刘皇叔死后被委以军国大政,统帅蜀军南下平定孟获叛乱,北上抗击曹魏大军?一个庸才竟然在死后让蜀汉举国人民痛哭相送,朝廷上下表彰哀悼,极尽殊荣?一个庸才竟然在青史上留下贤相美名,在民间成为智慧的化身,千古追念,诗词歌赋戏曲歌颂之,其名不仅在中国妇孺皆知,在国外也是遐迩闻名?因此,诸葛亮绝对不是庸才。![](https://img.haomeiwen.com/i3977489/a381811ff92143e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977489/0e173c93424bef53.jpg)
3、诸葛亮六出祁山是《三国演义》小说戏言,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只有两次,因此以六出祁山来否定诸葛亮是不客观的,是历史外行话,但无功而返、未得一寸土的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原因在于蜀汉在天时、地利、人和均存在不利因素,仅凭诸葛亮一己之力是无法改变的。先说天时,刘备集团在初创阶段,中原核心地区已尽归曹氏,江东次一级地区已由孙氏三代经营,诚不可与之交锋,刘备集团只能退而求其次往西部蛮荒地区去寻求发展,造成蜀汉政权先天不足的局面。再说地利,赤壁之战后,刘备独吞荆州大部分地区,后从刘璋手中夺取益州,进占汉中,关羽水淹七年,斩杀庞德,受降于禁,威震四海,风头一时无两。谁知月满则亏,被孙权偷袭荆州得手,失去荆州战略要冲的蜀汉,只能困守益州,无法在地理上分兵两路北伐曹魏,使诸葛亮“隆中对”设想彻底破产,诸葛亮只能从汉中进讨曹魏,难度可想而知。再加上蜀国地势复杂,粮草运输极为不便,使粮草不继使的诸葛亮即使打胜战了,也不得不无奈撤军。最后是人和,蜀汉孤弱,人口数量只有曹魏的十分之一,兵力也是三国中最少的,夷陵之战又使蜀汉政权元气大伤,诸葛亮以此人口和兵力对抗十倍于己的曹魏,偶尔胜战会有,但对大局毫无帮助,坐困益州,被消灭是时间上的事情了,诸葛亮所能做的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3977489/f57ef7660a5529a7.jpg)
特别喜欢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只有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诸葛亮所处的历史环境,才能对诸葛亮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