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元认知”老师眼中,“走神”和“专注”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其实说不上谁好谁差,只是看上去“走神”看着有点偏文艺的不靠谱。
关于“走神”,其他老师有很多看法,比如周岭老师,他在自己的著作《认知觉醒》就谈到了“走神”,周老师说,“走神”的原因“一是觉得当下太无聊,所以追求更有意思的事情;二是觉得当下太痛苦,于是追求更舒适的事情。因为身体受困于现实,只好让思想天马行空。”
“元认知”老师对此有点想法。
他认为赞同如果走神是因为沉浸过去,担忧将来,或者幻想不可能实现的情况,那么走神确实有点问题,有点回避当下,过于消耗。
但如果走神是辛苦后的放空,是对不得不面对的无聊时的应对,我觉得走神也无不可,对自己的当下需求来说,它其实是滋养。
很多人可能会对“专注”更多偏爱,对“走神”难免有点小偏见,因为如果“走神”经常和“分心”一起玩一起出现的频率过高的话,确实会拉班级后腿。
一般这时候“元认知”老师就会干预教育。
元认知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老师,他很重视培养“走神”和“专注”搭档打组合拳。
先训练“专注”的主动性和沉浸度,再培养“走神”的发散性和广度。攻关克难,“专注”为主,行神合一,追求高效;“专注”累了,“走神”安排,两人形意相通,完美互补。
“元认知”老师经常语重心长的教育他们:玩要玩的痛快,学要学的踏实,记着目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当下”,千万不能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
呃,一般在这样的时刻,“走神”会让“专注”挡在前面,自己专注走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