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和朋友聊天,会聊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每当聊到上班了家里孩子怎么办,她们一般都有一个年轻能干,愿意带娃的婆婆在家帮忙。即使,上班的婆婆不能帮忙看孩子,给娘家妈带,婆婆也会主动承担起一些照顾孩子的费用,或者给孩子买一些穿的用的。总之,人家家的婆婆都是疼孙子孙女的。每每听到这里,我总是羡慕不已,想到自己的婆婆截然相反的状态,心里会有许多的无奈,抱怨,不平衡。
结婚前,想着嫁的是老公这个人,跟他的家庭无关。结婚后,直到有了孩子才发现生活真的不是两个人的事,要想生活和工作平衡,很多时候还是需要父母的帮助的话。
老公的父母年龄大了,都已经到了退休养老的年纪,而且公公身体不好,婆婆要照顾他,这些我都明白,也都能感同身受,感叹两位老人的不容易,为了两个儿子成家可以说辛苦了一辈子。只是让我感觉不平衡的是,老人对孩子的态度,虽说是第一个孩子,但整个月子,甚至孩子一直到现在快半岁了,公婆冷淡的态度,让我时常跟老公抱怨,他们没给孩子花哪怕一分钱,妈妈伺候我整个月子,公婆没有一句暖心话,好像一切与他们无关,妈妈这样做都是应该的。这毕竟是他们家的孙女不是吗?怎么可以这么理所应当呢?我真的很多时候想不开。孩子不到两个月就到了姥姥家住,我担心爷爷奶奶想,让老公抽空带我们回家看看,但回去一次伤心一次,冷淡的感觉,让我们觉得不是回家,就是随便串个门儿。现在干脆不回去了。
但这种抱怨的心理让我很不开心。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本来我就不是一个爱计较的人,有啥可抱怨的。老人一辈子不容易,到老了,想清闲自在的日子,不想操心,这不也是应该的吗?我们做儿女的,长大了,本就该报答父母了,凭啥还想让他们看自己的孩子呢,这也是一种传统思维使然吧。想想生孩子这半年,我也忽略了公婆的感受,不禁感到惭愧,我都没好好照顾过他们,每次回家都会给他们钱,但也许比起钱,他们的无力感孤独感可能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吧。所以,我跟老公协商一致,让他有时间多回家看看多给公婆一些钱,让他们在物质上有个保障。
从教育意义上,我觉得自己带孩子,也没什么不好,毕竟跟着父母长大的孩子可能在行为习惯各方面,要比爷爷奶奶带出来的好一些。其实自己带孩子,挺吃力的,不过好歹,离娘家近,有老妈帮忙带,我轻松许多,从容许多,不然我的带娃日子一定会乱七八糟,苦不堪言的,所以我最最感谢的人还是老妈,妈妈我爱您,您真的辛苦了,一日三餐,都是您伺候着,把我养大,又帮我养我的孩子,永远爱您。
![](https://img.haomeiwen.com/i9572100/ce0af4521c5e43a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