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考文言文的考点解析

中考文言文的考点解析

作者: 双胞胎妈妈_9a17 | 来源:发表于2023-07-28 14:09 被阅读0次

中考文言文虽然不长却一直都是学生们的难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今天我来分享一下对于文言文考点的解析。

中考文言文

中考文言文一般出现在第三页最下边或者第四页最上面,文言文99%为课外文言文,这也是大家觉得难以得分的原因,课外文言文同学们读不懂或者不知道历史背景,这是造成失分的最大原因。呈现在试卷上一般为一篇课外文言文,或者一篇课内文言文一篇课外文言文,更甚为两篇课外文言文。

要点之一:两篇文言文一定相关的。课内外主题相同,出处不同,比如以劝学为主题的:《孙权劝学》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又或者家书为主:《朱子家训》《曾国潘家书》《孔子家语》等,总之两篇文言文一定是有主题或者出处作者等相关联的地方,找到关联点解题就找到了钥匙。

文言文的题型

下面我们以两篇文言文为例,给大家分享。

1,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同样一个虚词之,在不同的句子中的含义是否相同。常考的虚词有14个,分别为:之、而、其、何、为、与、所、因、且、者、蔫、于、乃、以。

2,实词的含义,实词虚词在文中句子的含义。集中考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借助于句子更容易理解实词的含义。

3,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翻译重点语句。

4,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涉及到主要内容、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等等。

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1,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

这道题的解题根源在于对于课内知识的理解,属于知识迁移。

比如:之,1,代词,代表这或者那,某个事物或者人物。以刀劈狼首,又一刀毙之。2,取消句子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比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3,助词表示的,如:水陆草木之花。

如果对于课内知识没有掌握牢固,可以选择代入法。

2,实词的含义,这道题的关键在于课内知识的迁移,一般不会出太难的词语,大多是课内知识的再运用。

3,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此道题有两个要点,第一就是重点词语的翻译,第二就是保证句子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顺序。所以我们一般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每一个字都要翻译出来,然后调整顺序。

4,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不需要每一个人都清晰地知道怎样翻译,但是对于主题思想需要有把握。只有把握了主题思想才能做好相关的人物性格分析,主题思想或者谈谈对自己的启发等类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有两点:第一,从原文中找到关键词语或者句子进行解读。第二,如果可以尽量用文中的原句进行解答。

中考文言文大多是课外文言文,而解题的技巧是在课内,对于历史年代背景的掌握,对于作者生平和情感的理解,对于文言文文字的熟练识记都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考文言文的考点解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td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