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事而信,信己信人

作者: 安洁儿自在 | 来源:发表于2024-07-03 18:00 被阅读0次

    大家好,我是安洁儿自在,安心生活,过自在的人生。

    所谓敬事而信,不仅对事而言,须知领导治国者,信己又须信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不能开诚布公,信己信人,只是勉强相从附和,其对事的不敬,就可想而知,他的结果,也不待说了。——南怀瑾《孔子与他的弟子们》

    论语上有一句话是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南怀瑾老先生的《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一书上讲述到这句话的时候,解说了敬事而信者四个字。

    书中讲到了关于“敬事”一段话,读的时候分出两点来体会:

    一是,全力以赴去做事情,不失信于人。

    原文是:“敬”是信的根本,所以领导治国的人,必须要做到敬事而信的程度。所谓敬事,就是无论对事对人,都要全副心力去做,能够诚敬之极的话,凡事便可洞见机先,也就是事先看清它的动因和所得的后果。所以举措实行每一件事情,慎其终必慎其始,自然就可立信于天下了。如果不敬其事,漫不经心地处置事物,或朝令夕改,那就会失信于人,国人也就不信他的领导了。

    二是信己又须信人

    原文是:所谓敬事而信,不仅对事而言,须知领导治国者,信己又须信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不能开诚布公,信己信人,只是勉强相从附和,其对事的不敬,就可想而知,他的结果,也不待说了。

    虽然这里讲到的是领导治国,但是其中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家庭中。在圣贤们看来,领导治国的学问,也是从平常家庭中相处的方式扩充出来的,就如《大学》里说道: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所以,想到在齐家方面,父母在一个家庭里是也像是在领导的位置上,如果在家里处理事情的时候,漫不经心,孩子也会不重视这些事情,加上对孩子说话总是反复无常,朝令夕改的,渐渐地孩子会把父母的话当成耳边风。

    长期这样的话,父母说了等于没有说,孩子觉得父母的话可做可不做,渐渐地他们也会把自己的意志凌驾在父母之上,给引导孩子方面的事情增加了难度,其实,孩子在心里本来也是愿意相信父母的,即使遇到惩罚时,在嘴上极力为自己争取,但是也在心里做好了准备,不论是赏罚,父母自己需要先抱着敬事而信的态度,言出必行,就算受罚,孩子也会体会到有边界感和安全感。

    其次是信己又须信人,家庭成员之间,夫妻,亲子,兄弟姐妹,因为是长期相处,没有对彼此间的信任,也就很难达到真正的和睦和团结,选择了在一起相处,需要真诚,忠信。

    在亲子方面,叫孩子做一件事情时,尽管他能力上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在心里上也要相信他会尽力去做好,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倘若有严厉批评,背后依然还是信任,继续引导,继续做事,继续成长。

    就像之前总叫小儿子帮忙把倒大米,他会把整袋大米抱起来,往米桶里倒,一开始不熟练,会把米倒出来,多倒了几次后,也就熟练多了,今天再倒米的时候,看米桶马上要满了,而米袋里的米还没有倒完,他立刻停住了,说了一句:“情况有些不妙!”,观察了一会儿,发现空间应该是足够的,才松了口气,小心地把米袋子抽出去,用他的小手轻轻地把米抚平,这件事情也就顺利完成了。

    这些经验,是在实实在在做事情中获得的。

    孩子的生活中需要有关系可以相处,有自然环境可以探索,也有事情可以做。所以,在生活中,信任孩子,也是教会他做些事情,然后慢慢放手让他们做。前期有做错,也是正常的现象。如果大人把大事小事都揽在手里,好像自己无所不能的样子,孩子就没有发挥的空间了,然后可能渐渐地变得懈怠,懒惰和愚钝。

    就像有句话说的:“上愈智则下愈愚。”领导或者在上面的人太能干了,下面的人就会不敢放手去做,怕一出手就做错,想着少做就少出错,也就少挨骂。结果导致他们很多的能力都没有锻炼出来。

    所以,自己做事或者引导他人去做事情,都抱着诚敬的心地去对待,信己信人,不敷衍或只是表面应付,这样敬事而信地去做,从长远来说,会使事情进展地更顺利,进入良性的循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敬事而信,信己信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ti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