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自信的来源越丰富,他的自我评价体系就越稳固,自信带来的动力就越足。
——《培养有梦想的孩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23872/430d848e56a2d546.jpg)
一个学生,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一个年轻人,因为一次失败的创业经历,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一个腼腆的男孩,因为太过内向,不敢和异性说话,觉得自己的失败者……
你是不是也有以上的经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一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经历,这些经历被我们称为失败。甚至,很多人因为一次不愉悦的经历,把自己定位成失败者。
事实上,失败并不等同于失败者,或者说我们所经历的一些经历可能根本就算不上是失败。
我们常会因为一件事情的结果不够好,觉得自己太糟糕了,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内耗中。其实,这是单一评价思维的局限。
当前的社会的价值体系下,我们对于幸福人生的评价是单一的,很多人认为幸福=成功,成功=有钱。我们对于一个优秀的孩子的评价是单一的,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孩子。事实上,一个孩子也许成绩并不好,但是有非常强的团队协作意识,有一颗友善的心,能够有真的欣赏和赞美那些比他成绩更好的同学,这样的孩子也是优秀的孩子。
失败≠失败者,我们对于他人的评价要有多维视角,要从不同的维度来挖掘他人的优势,而不是给他人扣上失败的帽子。就像花坛里的花一样,如果花园里的花长的都是同一个品种,同一个颜色,在同一个季节开放,那么这样的世界将会多么无趣。
一个人的自信来源在哪里?在自身的优势,所以我们还要用好木桶理论和反木桶理论。要无限度巩固自己的长板,让自己的长板无限长,才能够打造自己的核心的竞争力和人生的护城河,对于短板而言,我们并不是不补,而是要补到及格线上,通过后天的努力补齐可以补齐的空间。
一次未达到预期目标的体验≠你是个失败的人,失败≠失败者。永远不要因为一类事情做不好,就否定自己的其他优势,更不能因为一件事情没有做好,就认为自己是个lose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