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段锦和贴墙蹲是我每天晚上的习练功课,昨晚在练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问题。
一般情况下,我都是先练八段锦,再练贴墙蹲。昨晚我将两者的次序倒了一下,结果问题来了。贴墙蹲练得有些吃力,蹲和起都需要把一下墙才能完成;而在练八段锦的时候,自第一节“双手托天理三焦”开始,双腿竟然有些抖索。
次序一互换,感觉全不同。八段锦“能调动身体的不同部位运动起来”,这还真不是虚的!现在我知道为什么练完八段锦,再贴墙蹲就比较轻松;如果先练贴墙蹲,让身体部位受累了,所以练八段锦就会出现一些不适。
由此看来,哪个在先、哪个在后,还是一门小小的学问。
最近在看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我不懂佛学、不懂股市,但其对人性、财富和情感等的思考,却引领我看得津津有味。看小说的同时也感到小小的遗憾,几年前,我曾看过此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天道》,可是在第一集里女主芮小丹就牺牲了,后面的几十集是采取倒叙的方式,这让我很是不爽,看了一两集后就果断弃剧了。
我想,如果那时看完了电视剧,可能这本小说在当时也会寻来一读,两者配合起来理解,可能会给观剧和阅读都带来更深刻的体验。
再一想,如果《天道》不采取倒叙的方式来拍,是不是会更吸引观众,更增强观众的观感?
又想起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成语故事——朝三暮四。
话说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因为猴子太多而家财匮乏,于是老人就打算限制猴子的口粮。他对猴子说,早上给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橡子,猴子大怒,直到他说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猴子才欢喜。
原来听这个故事,也觉得猴子太蠢,但现在来看,猴子生气也有它的道理。早上较于晚上,更容易饿,吃四个不是更好?
朝三和暮四,虽然能量守恒,但就猴子的需要来看,意义却是不一样的。
还有,平时,我们经常会被别人问或问别人:“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一个?”
先听哪一个,带来的感受真是不一样的。大部分人会选择先听坏消息,再听好消息,因为这样会多收获一份逆袭反转的喜悦;而先听好消息,再听坏消息,会有一种乐极生悲的惆怅。就像看一个故事,即使主角身处逆境,只要还有个好消息,也会令人心生希望。
平日里的事情,哪个在先,哪个在后,还真要思量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