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刚看到一个朋友发出的辞职感言,两个月前,他来找过我,我们坐在村头星巴克的露天座椅上,他跟我说,想离开呆了11年的公务员岗位,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辞职以后,你想做什么?”我问。
“我想去当义工,找个贫困山区的学校呆一年。”
听了他的回答,我一口咖啡差点没喷到他脸上。
“真的,我已经去考察过三个学校了……”他一脸认真且真诚,如果是个二十多岁刚毕业的小伙子,说这番话我不惊讶,但他已经三十出头,有个快上小学的女儿,工作岗位稳定,据说也蛮有意思的。
“我们家都觉得我疯了,劝我再考虑考虑。”
“嗯,那你就再考虑考虑呗,或许,不要离职,停薪留职一年,看看情况。”
2
两个月后,他还是“疯”了。
离职以后,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言,说他用三个小时回顾了自己的上半生。
他是个老余杭人,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到工作,都没有离开过这片区。
开车三个小时,往返100公里,转完了他上半生待过的所有重要地方,也勾起了他的回忆。
他想起初中时的愿望是当一名厨师,但是被爸爸喝止了。
家里人认为,只有读书差的人才会去当厨子。
工作十几年后,他发现自己还是喜欢做菜,喜欢思考和研究如何做出朴素的美味,喜欢一个人认认真真地做饭做菜摆盘,认认真真地洗每一个盘子。
于是他决定,辞职以后,去尝试生活更多的可能性。去学做菜、学咖啡、学摩托车、学吉他……完成他想做没做的事。
3
去年,有一个社交类app邀请我做他们的话题嘉宾,主题是gap year,我很羞愧地说:虽然我闲着,但别说旅游了,连门都很少出。我的固定路线只有家—图书馆—咖啡馆-健身房,何况我还不是大学毕业生,这也能算gap year?
活动策划犹疑了一下,说:“算吧,也没人规定gap year必须出去旅游啊。”
当然啦,在那个主题讨论中我一句话都没插上,其他嘉宾都是云游四海的大神,冒险经历说得天花乱坠。
但我对gap year的看法确实发生了改观。以前一说gap year就是间隔年,就应该去环游世界,不游个十几二十个国家回来都亏了。
4
gap year,也可以哪里都不去,让自己停下来,在心里转个圈,尝试新的可能。
不要漠视心里那个小小的愿望,它可能停止生长,但不会消亡。
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朋友,辞职,不是为了跳到更好的岗位,只是停下来,做喜欢做的事。
有人去报了咖啡学校,有人每天早上坚持读英语,有人学习探戈课程。
真诚地倾听自己的内心,不是创业上市融资几千万才需要勇气,
承认自己的爱好只是一件小事,认真地把小事做好,这也需要勇气。
有勇气选择任何一种人生,即使不被主流价值观认可;有勇气逆流而上,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哪怕想做的只是照顾好一蔬一饭呢。
5
去年年底的时候得知做了12年的脱口秀节目《飞鱼秀》解散了,主持人小飞列出他人生想做的35件事,其中包括“学会钓鱼”、“学会滑单板”、“每天早上在桌上用餐具吃早餐”、“把字写好看”,还包括“养一头驴”。“养一头驴”?!你TM是在开玩笑吧?但这就是小飞想做的事,得承认,每个人脑子里的念头,谁知道呢?
6
如果在前一年,我的人生清单也可能排满一页A4纸。我的爱好太多了,光手工这个门类,橡皮章毛毡编织皮具押花拼布串珠软陶模型组装,统统都买过工具。有一阵子我在学射箭,过一阵子又想学滑板。而在这一年里,特别想绞杀大多数可能性,专注地做几件事情。今年,我浓缩了又浓缩,想做的只剩下阅读、写作。以前觉得这两件事情太普通,不是人人都会做吗?然并卵,这恰恰不也是我喜欢的吗?
7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即使只是件小事,即使只是件普通的事。做什么都可以,关键是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让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有够活的现金流。如此这般,就是一个正向循环的人生状态。
就像我朋友说的:人只能活一辈子,但可以过两段人生。节点有早有晚,但总需要从某个点开始,倾听内心的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