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消息:著名女作家聂华苓女士,已于昨天去世,享年99岁。
也许很多学生对聂华苓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我清楚地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收录了这位文学大师的文章——《亲爱的爸爸妈妈》。同时我还记得:张晓风的《行道树》、杏林子的《生命,生命》、胡适的《我的母亲》、琦君的《春酒》、林海英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等。这些课文都堪称佳作,有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经典。不过现在,它们已经退出了初中语文课本。
究其缘由,我猜测可能和这些作家的身份有关——他们都是台湾作家或者是离开祖国大陆前往台湾生活的作家。从文化层面来说,他们的创作思想和我们需要弘扬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有出入的。
虽然这些被选入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很优秀,但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应当学习大量反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这也正是《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梅岭三章》、《纪念白求恩》、《太空一日》等作品被选入新教材的原因。这也是让我感到非常欣慰的一件事。我上初中的时候,对《老山界》这样的红色经典是陌生的。但现在可以接触并学习这些反映革命先烈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的文章,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对学生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更要对这些红色经典给予重视,汲取其中的精华。
同时我们也发现:近年来语文课本中的外国课文在逐渐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国家更加重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很多由外国人写的课文也很优秀,值得我们学习和吸收,但我们更应该关注中华经典篇目。如果我们过度关注来自外国的东西,却对本国优秀作品置若罔闻的话,想要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就相对困难了。
教材的变化,实际上也是时代在不断进步的一个缩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