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七天六本书 |《快速阅读训练法》 / 刘志华

七天六本书 |《快速阅读训练法》 / 刘志华

作者: 淘气糖 | 来源:发表于2020-05-21 19:16 被阅读0次

《快速阅读训练法》,作者刘志华,中国纺织出版社。作者是大脑潜能思维开发培训专家,致力于提升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培训研究,出了几本相关的书。

刘志华在这本书中介绍了全脑快速阅读,运用4大方法集中注意力,激活全脑思维,制作超级思维图卡,构建书本的知识网络结构。

书中的超级思维图卡是托尼·博赞发明的“Mindmap”的延伸制作,只采用了文字和线条,也可以叫做线性思维导图。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快速阅读、复习及复述一本书的内容。

超级思维图卡

01

制作超级思维图卡,除了需要一支四色圆珠笔和一张纸,还需要遵循以下七个规则。

规则一:一定要写上中心主题,也就是超级思维图卡的核心,需要提前将书中的资料归纳,整理出一个中心主题。同一张纸只有一个中心主题,其他分支必须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展开。

规则二:从中心主题右上角任意位置开始制作分支,呈放射状,这也是阅读的顺序。

规则三:用曲线把中心主题和次主题及次主题延伸的分支主题连接起来。曲线条必须平滑,各上级主题与下级主题曲线之间不能断开。

规则四:可以运用简洁的符号。比如星星可以用五角星或小圆点代替,太阳可以用圆圈或笑脸符号代替。前提是,能牢记这些符号所代替的文字信息,初学者暂时先不用符号。

规则五:每条曲线上只写一个关键词或关键句,句子不能超过6个字。字数越多,记忆的难度就越大。

规则六:根据自己的爱好使用色彩。初学者习惯用同一种颜色做思维图卡,若能使用多种颜色,还可以带来美感,愉悦心情,产生阅读的兴趣。

规则七:字迹工整,最好用楷体字。这可以让自己心情愉悦,也方便复述时辨认。

这七个规则没有先后顺序之分,但必须全部熟练掌握。

制作一本书的超级思维图卡之前,最重要的是认真读一本书,把握书中的整体骨架,构建知识网络,提取关键字或词,并理清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

02

开始看一本书前,先问自己四个问题,这也是阅读一本书的最基本规则。

1. 为什么读这本书?

这是阅读一本书最核心的问题,一般有两种理由,一是跟风了解一下,二是从书中寻找答案并解惑,为我所用。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读书,收获最大。

2. 这本书讲了什么?想办法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了解这本书的大概框架,阅读起来更容易。

3. 找出书中的重点和非重点内容。这直接关系到阅读的速度和效率,重点内容精读,非重点内容略读。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重点内容也会不同。

4. 阐述读过的内容,并回答相关的问题。这是衡量掌握书中内容的唯一标准,如果不能,就只是做了翻书的动作。

这四个问题可以改变你的阅读习惯,从被动阅读思维转换到主动阅读思维。

仔细阅读之前,还需要找出这本书的整体骨架,一是清楚地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意图;二是仔细阅读书本的内容提要,才能把书中所讲述的知识、经验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清楚地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意图。一般在前言或后记部分会提到,写这本书的原因,或提出某个问题,书中的内容就是回答这个问题。

阅读一本书的内容提要,其实就是隐藏的骨架。一本书的内容提要是否条理清楚,是衡量一个作品优秀与否的基本准则。花5分钟阅读内容提要,把握住基本脉络,能够加深对这本书的认识。

阅读正文之前,花点时间阅读前言或后记及内容提要,找出整本书的骨架。

通过一本书的骨架,把握书中的知识网络结构,可以让我们掌握全书各个章节与组成部分,更好地理解全书内容。

构建知识网络结构有三个技巧,浏览目录,运用导读,看读后感。

1. 仔细浏览书本的目录部分。目录的每个章节看似分散,各不相干,但从整体来看,又是相互融合的有机体。整理出清晰的逻辑脉络,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吸收新信息。

2. 运用导读。这个技巧只适用于对一本书的外在阅读。有些新书被塑料薄膜密封包装,无法直接看到书中内容,出版社会出一本阅读手册,这上面的内容就是导读。通常,这种情况不常见。

3. 浏览别人的读后感。这适用于是我们通过网络,了解一本书的知识结构。

高水平的读者在写读后感的时候,一般会采用边读边议的写法,一边引用书中某些精彩的词句,一边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甚至还会揣摩作者的表达顺序,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甚至会质疑书中的一些观点,因此,他们对书中内容的看法和观点表达往往前后一致。这样的读后感能帮助我们全面阅读理解一本书。

03

开始看一本书前,先问自己四个问题;阅读正文之前,花点时间阅读前言或后记及内容提要,找出整本书的骨架;浏览目录,运用导读,看读后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制作超级思维图卡时,中心主题的第一层主干就是整本书的骨架,第二层或第三层、第四层分支就是由主干发散出的知识网络。

分支越多,说明表达的内容比较丰富,我们需要处理过多的关键词。迅速找出关键词,有以下两种方法。

1. 找到句子或者段落中的名词、动词、专门用语及特殊词汇。

用名词作为关键词,有鲜明的图像,不会产生错误的认知。比如看到“游泳”,就会闪现出游泳的场景、动作以及浪花四溅的情景。

用动词作关键词,有种动态的美感。比如看到“跳”,我们脑中就会出现一个动态的场景,引起我们的注意。

专门用语和特殊词汇,在特定的行业或情景才会使用,一旦设定几乎无法更改。

2. 归纳整理关键词。在归纳整理关键词的时候,要掌握二八法则,将关键词进行浓缩,去掉不太重要的80%,让剩余的20%发挥最大的价值,注意不要改变原有的意义。

提取关键词后,理清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书中内容确立好主旨和分旨。主旨就是主干关键词,一般在文章开头出现;分旨就是各分支及细分支的关键词,一般在文章末尾出现的。

确定主旨和分旨,要采用整体大于局部的策略,对关键词进行适当排列。既符合发散思维的原则,又能展示出对文章的整体与局部了解。

阅读之前问自己四个问题,读完前言、后记和内容提要,再浏览目录,看读后感,最后找出关键词并归纳整理,才算完成了制作超级思维图卡的准备工作。

这几天读了胡雅茹的《思维导图阅读法》,总觉得操作方法不够具体,没想到《快速阅读训练法》里也讲到这个方法,不过步骤更详细,更容易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天六本书 |《快速阅读训练法》 / 刘志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eo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