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悟:明明孩子小时候,是个可爱的天使,可是,现在怎么变成“小魔鬼”了?可你们想过没有,孩子之所以会改变,只是想让父母听到自己的心声。
不要做孩子眼中的大怪兽中午在餐厅吃饭,邻桌坐着一对母子,小男孩的勺子掉地上了,想再要一个,妈妈指着不远处的收银台,温柔地说:“宝宝,自己去阿姨那里要一个吧!”小男孩转过头,朝妈妈指的方向抬头扫视了一番,不情愿地小声说:“哎呀妈妈,你帮我去拿吧!”
在小男孩磨蹭半天之后,妈妈终于爆发了,站起来凶凶地吼到:“就在那里!你看不见咋的?这点破事看你费劲的样!”
看着小男孩噘着嘴一脸茫然地从我身边经过,我连忙提醒他:“从前面红桌子那里右转就能看见!”小男孩看了我一眼,顿时露出笑脸,飞快地跑过去拿了个勺子回来了。
你看,小男孩其实并不排斥自己去拿勺子,可他为什么一开始不愿意去呢?估计您也看出来了,因为按照妈妈的描述,小男孩根本不知道取勺子的地方在哪里。
以小男孩不到1米的身高,看到的只是满眼的桌椅和嘈杂的人群,他根本不理解妈妈口中的“就在那里”为什么听起来那么轻而易举。那么请问:
我们总是从大人的视角,把孩子应该做的事情想得理所当然,所以才会感到孩子“不乖”;而我们很少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在孩子的视角上考虑问题,我们的要求往往不可理喻。父母要想解决这些,其实有一个绝妙的办法——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
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孩子的心声得到意外的收获
1.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
父母多倾听孩子的需求,才能多了解孩子的情况和想法,不会在自己没了解实际情况前去做错误的决定,去发表不恰当的言论。如果父母不倾听孩子的需求就做决定,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武断。
在生活中我们的误会因为倾听会变得更加的少;在教育孩子时,因为倾听会变得更有效率,气氛变得更加融洽;倾听,也可以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察觉到孩子的心理变化。
2.提高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被倾听,他们会觉父母是关注和尊重自己的,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父母要鼓励孩子多述说自己的事情,然后认真倾听,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听到孩子前所未有的想法和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
如果孩子长期被倾听,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提出意见的权利,这样,遇到事情孩子就会独立思考,甚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这样做倾听更有效
1.父母要听孩子把话说完
有时候,孩子会兴冲冲想跟父母谈一些事情,想告诉父母自己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可是,父母都总是忙着做其它的事,要孩子等会儿再说;或者孩子诉说一件委屈的事,父母一听就发火、责骂孩子。
当孩子还没把事情说完,父母就打断孩子,也不去了解真正的缘由就责怪孩子,久而久之,亲子之间的沟通就会发生问题,孩子会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
为了缓解亲子之间的紧张关系,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放下手头的工作,先听孩子把事情说完。听孩子说活,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也很愿意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
2.父母适当给予分析和建议
想要孩子能够得到锻炼和成长,父母要肯花时间、有耐性,做个有修养的听众,要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用心走进孩子的世界。父母要在倾听中,积极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对孩子的优点进行发自内心的赞扬。
听完孩子的倾诉后,家长还要根据自己的阅历,给予合理的建议。例如,当孩子说起幼儿园里的某个小朋友上活动课的时候推打了自己,你就要和孩子分析,以后要小心保护自己,同时也不要去伤害其他小朋友。
3.放下手里的“活儿”
全神贯注地听意味着放下手中的报纸或书,放下随便翻阅的杂志;意味着关上电视或者停止玩电脑游戏;意味着克制贬低、批评、分析或解决当前问题的冲动;意味着不要事先就想好自己要做何反应,而仅仅是去聆听。
4.父母们要蹲下来听
如果家长总是站着面对孩子,那么与孩子的距离就不仅是身高上的几十厘米,而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距离,是一颗心与一颗心之间不能沟通的距离。
蹲下来倾听,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孩子能够接受的一种爱护;蹲下来倾听,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成人与少儿的关系,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5.关注孩子倾诉时的情绪
要记住:倾听并认可孩子的情绪并不意味着必须对这些情绪表示赞同。您也没有必要与孩子分担这些情绪。不过,您需要意识到它们,并要感同身受——也就是让自己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象他们的感受。留意非语言信息,包括面部表情、语调、姿势等等。
当孩子诉说完自己的事情还得到了父母的建议,他们就觉得自己足够被重视,孩子在倾诉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培养孩子成为独立自主及有责任感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