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午间新闻和各大自媒都在说巴黎圣母院失火的这个瓜,热度一度快要追上马云的“996”之说了,本来我对这个新闻是处于无感状态,毕竟不是自己国家,虽是世界瑰宝但是也未能一睹风采,但是今晚某个大号写的文章还是引起我的注意和思考。
此次圣母院失火引起这么大新闻,首先确实是一重大损失,引起了关注,可是当铺天盖地的去说这事的时候,总有一点自己家事都没处理好,还要咸吃萝卜淡操心的感觉,有点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之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30144/690612d78671e77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30144/b5ce8c17534623ce.jpg)
其中这两段评价点赞数最多,其实也是我的心声,作为一个普通人,狭隘的普通人对这种情况真的不能感同身受,甚至要痛哭流涕,作者的观点其实就是作为国人我们要理智看待问题,就事论事,不要再拿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事再来说今天的事,又列举了成吉思汗曾经为扩大疆土一路烧杀抢掠到欧洲,毕竟格局大的艺术家雨果曾经为侵略者火烧圆明园发过声,作者说如果继续这样算账的话,世界每一种文明的毁灭也都是活该。
有些东西是刻入骨髓的,国人其实一时不能有这么高大的格局去看待,很多时候观众是看不惯大家对热点的追逐忘记身份,不能感同身受,艺术确实没有国界,可是艺术家有国籍,观众有国籍,有些东西应该铭记于心,有些又在时间里慢慢流逝。
就如日本和我们是一衣带水,但是我们国人对日本人有多亲近多和睦,其实很难,要不怎么抗日战争片从未断绝?每年都在更新,历史一直在被电视演绎。其实我们一方面在和过去和解,另一方面也是以史为镜,不愿历史再重演,落后就要挨打是一直不变得规律。
至于就事论事也请给我们一些时间,有些东西是需要时间去消化的,就如我这个从小从书本电视中了解的日本这个国度,就对待日本人这个问题还真没有那么大度和开明,记得刚出来工作,公司买了一批日本的设备,我负责记录一些日常设备问题点,汇总给领导。接触了几个日本人和翻译,那几个日本人是负责调整设备,解决问题点的,其实大家接触都不太多,但是都心存戒备,不愿多沟通。
印象深刻的是那个日本翻译,人很瘦很温和,短发干练,说话温声细语,让人亲切又有点疏离感,我一度以为她是日本人,也许她在日本待的时间久了,举手投足间很有日本女人的贤惠,聊的多了,发现一个中国人大谈日本有多大,环境好绿化好,日本人负责细心,中国的环境差,空气差,一下飞机不能适应中国的空气等,让我一下子没有任何想要多谈下去的欲望。
不能否认日本很多东西是比我们做的好,基础设施也完善很多,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有时也会吐槽各种机制各种问题,但是作为一个生你养你的地方被你贬的一文不值,真的有点不能接受,只是因为你在国外待了几年就忘记了祖国的一切。
请原谅我的狭隘,也许是因为我没有出过国门,没有感受到国外的好,所以不具备发言权,后来看过白岩松的《白说》,面也有对中日文化的对比,以及我们国人的不足,明白自己的狭隘,只有知道不足,才能改进,也不能盲目仇恨!
最后回到圣母院失火这件事,这件事到此为止,专家已经预测修葺时间得几十年,我们还是关心关心马云的“996”,想着怎样去改变这样的被动局面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