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读书2021年年度写作读书营 430天一起读写作 打卡 拿奖学金
看典籍里的中国‖听百岁老人讲述他与《尚书》的一生

看典籍里的中国‖听百岁老人讲述他与《尚书》的一生

作者: 林子芳菲 | 来源:发表于2022-08-12 22:27 被阅读0次
    后世颂曰:“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

    今天又看了一遍典籍里的中国,倪大红饰演的百岁老人伏生讲述他与《尚书》的一生,看得我泪流满面。

    不禁感叹!如果没有伏生,就没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尚书》,更无从学起。

    《尚书》原本的称谓就是《书》,相传由孔子亲自编定,收录了夏商周和五帝时代的圣君名臣们的言行事迹。

    《尚书》最早的版本据说有一百篇,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以散文体著录,因此,有记载说它是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

    伏生本名伏胜,是齐国的一介儒生,自幼读《书》、爱《书》、一生执着护《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秦帝国。壮年时,饱读书的伏生有幸成为了秦国一名兢兢业业钻研学问的博士。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颁布禁书令。据《史记》记载:“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由来。

    自“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后,天下书大多已被尽毁,特别是项羽入咸阳后,国藏书皆已被尽毁。

    此时的伏生深知家中所藏《书》已是仅存一部。如继续留在秦国,不仅前程无望,就连他最珍贵的《书》也会被尽毁,于是他暗下决心,举家带着一车《书》坐上马车出咸阳,冒着杀头的风险逃回山东老家。

    在那个兵荒马乱、硝烟四起的环境下,要想顺利逃回故乡谈何容易,况且还举家带着一大车书呢!

    伏生一家视书如命,在逃亡途中遭受兵劫,伏生之子冒死护书,以命相搏,最后被乱兵残忍杀害。这让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伏生夫妻心痛不已。

    在那个烧杀抢掠随时可能发生的年代,到处都是饥寒交迫的难民,伏生与其妻女在逃亡途中遇见一群饥寒交迫的难民,严寒难耐的民众看着伏生一车书简两眼放光,欲烧《书》以取暖。

    伏生之妻视《书》为儿子性命一般,苦苦哀求大家不要烧掉书简,这是她儿子用命换来的,她绝不允许有人动书,正因她誓死保《书》,最后书才得以保全,而其妻因长期饥寒交迫地颠沛流离,身体早已油灯枯竭,最后也死在了逃亡路上。

      伏生历经多年颠沛流离的逃亡之路,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家乡,但令他叹息的是,家乡也早已是硝烟四起、暴乱横行、家徒四壁,最后伏生为了保全《书》,不得不把书藏于故宅墙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凿壁藏书”的由来。

    随后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楚汉争霸,灾难也是接踵而来。像伏生这样一介儒生,手无缚鸡之力,加上又上了年纪,此后,他一直背井离乡,流落外地。

    这一逃便又是20年,直到汉惠帝刘盈时期,君王下令废除从秦朝继承下来的《挟书律》后,才结束了他一生颠沛流离的逃亡之路。

    伏生听闻此消息,大为高兴,他几经辗转回到家乡,打烂了墙壁,然而令他捶胸顿足的是,藏于土墙内的书简多已锈毁,经过整理下来,完整的篇目只剩下仅有的28篇。

    看着毁坏的书简,伏生心痛不已,他全家爱《书》、护《书》,子为《书》死、妻为《书》亡,但是到最后他还是没能保全书,他为此也是谴责不已。

    而后,伏生把仅存的这28篇《尚书》一一抄录整理,并招录弟子开始在山东老家讲授《尚书》。

    西汉时期,汉文帝派晁错前去向90高龄的伏生学习《尚书》,几经数月,晁错终于将伏生藏于胸中的《尚书》比较完整地整理记录了下来,并用隶书一一记录下来,这就是后世的《尚书》文本。

    伏生可谓是秦后第一个传授《尚书》的人,在《尚书》传播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伏生,便没有如今的《尚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典籍里的中国‖听百岁老人讲述他与《尚书》的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mf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