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碧莲刮面袋(二)
下午,天气炎热,碧莲与弟弟领了二十个面袋子,没有多领。
孩子们都开始刮面袋子半个小时了,小妮与弟弟才姗姗来迟,弟弟小刚显然才哭过。
碧莲悄悄地问小妮:“你们又挨训了?”
小妮点点头,没有吭声。
原来,小妮的父亲是再婚,小妮与弟弟不受后妈待见,每次两个孩子受了委屈,不敢告诉父亲,只能偷偷地哭。
康全从口袋掏出一颗水果糖递给小刚,说:“赶快干活,小心回家再挨打。”
小刚接过糖,剥了糖纸,将糖放进口中,感激地对康全挤了一个笑脸。
七月中旬,正是暑天,天气炎热,十多个孩子干着活,一个个头上都出了汗。伟龙、康全、小刚等男孩子用沾满面粉的手擦一下头上流下的汗,一个个脸就变成了小花猫,互相看一眼,忍不住哈哈大笑。
不知谁喊了一嗓子:“热死了,热死了,能吃一块儿冰甜的西瓜就美了。”
“尽想美事,天上掉馅饼的事能有吗?”小妮鄙夷地怼回去。
“快看!我爸手上端的啥?”伟龙惊讶地喊到。
小伙伴们一起朝过道口望去,只见吕海洋师傅端了一大铝盆切好的西瓜,正朝孩子们走来。
“娃儿们,快去洗手,来吃西瓜!”吕师傅大声地吆喝了一声。
几个男孩冲出过道,来到水龙头前,胡乱地洗了一下手,就跑到吕师傅前面伸手就想拿西瓜。
“排好队,排好队,人人都有份!别挤,别挤,谁挤就不给吃!”吕师傅用手指挥着孩子们排队。
小刚排在最前面,接过吕师傅给的一牙西瓜,脚还没有移动,就咬了一口,大声说到:“真甜!谢谢吕叔叔!”
“娃儿们,辛苦了!咱粮站今天从大荔拉了一车西瓜,给每个职工发两个,领导先让给你们这些小功臣杀了一个大西瓜吃。”吕师傅调侃着。
“舅舅,我们谢谢您和领导!”康全接过吕师傅寄给他的西瓜,有礼貌地鞠了一个躬。
孩子们,接过吕师傅给的西瓜,围在吕师傅身边吃着、笑着,每人吃到了两牙西瓜。
吃完后,碧莲动手把装有西瓜皮的垃圾桶倒了,小妮则用拖把拖干净过道洒的西瓜汁。孩子们,又愉快地开始刮面袋子了。
下午下班后,碧霞领着两个儿子与弟弟康全回湾子家去了,碧莲想与小妮晚上玩,就留在大姐的房间。
吃过晚饭,快八点了,小妮才来找碧莲。碧莲说:“咋俩到老街道玩走,那里热闹。”
“好,我刚好有一毛钱,咱俩还能买一串葡萄吃。”小妮高兴地说。
碧莲拉着小妮的手,亲昵地走出红旗粮站的院子,穿过马路向对面的老街道走去。
虽然老街道的照相馆、供销社、菜场、法院等单位都下班关门了,但小商小贩还不少,有卖桃的、卖葡萄的,还有卖自家种的西红柿、黄瓜、小青菜等等,窄窄的街道挤满了人。
小妮与碧莲两个小姑娘买了一串葡萄,一边走一边说话。小妮对碧莲说:“咱们先去经委院子把葡萄一洗,那里有一个小花坛,可漂亮了,咱们坐一会儿。”
几分钟后,她俩来到经委门口,大门关着,小门开着,小妮上前对看门的老大爷说:“爷爷,我俩进去洗一下葡萄。”
“进吧,水管在花坛右手侧。”好心的大爷提醒她们。
洗完葡萄,两个人坐在花坛沿边,吃着葡萄,说着话。
“我今年考试不行,心里可难受了!小妮,你好好上学,考上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碧莲羡慕地对小妮说。
“碧莲,你九月份开学后,好好再复习一年,把我的复习资料都给你,你聪明一定能考上高中。”小妮劝慰碧莲。
“我不想上了,都复习了一年,也考的不好,我就不是学习的料!”碧莲灰心丧气地回答。
“你上学早,年龄小,不上学太可惜了。”小妮为碧莲感到惋惜。
“不说了,咱不说我了,说说你的打算。”碧莲吃了一颗葡萄,微笑地看着小妮。
两个小姑娘,在花坛边低声说着悄悄话,门房的老大爷也没有赶她们出去。
碧莲、康全与小伙伴们刮面袋子,一直干到八月中旬,几乎干了一个月,每人能挣二十五元左右。
他们刮一个面袋子是五分钱,一天能刮二十个左右,孩子们辛苦了一个月,挣了成人一个月工资的二分之一,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巨款”了。
碧莲手快,干活麻利,她与弟弟两个人挣了五十六元五角,大姐碧霞又添了几块钱,给母亲腊爨(cuan)六十元,但母亲坚持收了四十元,说是弟弟妹妹在碧霞那里干活,让她操心,还要给他们做饭吃,也辛苦了。
在八十年代,一个蒸馍五分钱,一碗米饭八分钱,一碗面条一毛钱,一盘炒土豆丝一毛五分钱;三女儿碧英上学,一个月在学校食堂吃饭是九元钱,两个小孩挣了四十元,很不错了。
为了奖励小女儿碧莲和小儿子康全,腊爨给每个孩子一元钱零用,还给碧莲做了一条新裙子,给康全做了一件新衬衫。腊爨手巧,能裁会剪,还会缝纫机,给孩子们做的衣服很合身,引来街坊邻居的夸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