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发了实体店书券,我嫌书城找书麻烦,想到我家老爷子平时爱钻研股票,拖上他去书城选些炒股书籍。
跑到书店,老爷子已经到了,带我去”书城推荐“的书架前指着《解忧杂货店》和我说“你看这里的书都是书城推荐的,你看看有什么好的” ,默默心理翻了个白眼,这书一年前就看过。
现在我们有豆瓣,也可以关注很多订阅号来掌握最新的书籍信息,很多时候即使漫无目的去西西弗里逛一下,一瞄就能马上就能定位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看着他费力摘了眼镜凑近书架一本一本在寻觅,心头一酸,爸真的是老了,木了。
回家地铁上回想起学生时代的暑假,都是老爷子牵着我的手为我买书的样子(虽然多数是一课一练)鼻尖一酸,立马想开个贴谈谈如何为爸妈们选本书,至少在他们看腻了脑残剧又缺人打牌,感觉到空虚的时候还有本书可以被拿起来打发时间。
父母看书,比起散文我更推荐小说,可读性强,具有强烈的带入感最好,毕竟对于我们大部分的父母来说看书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他们从来没有看书的习惯,像我爸平时只看证券报,偶尔报纸上推荐些炒股的书,他会让我帮他买回来看看,平时娱乐活动仅限麻将台和电视机,哦现在还有微信。其次,爸妈都有老花眼,平时吃个药还要我帮他们看说明书,所以要看书对他们来说真的是好神!
第一本我推荐的就是阿耐的《大江东去》,对这本书我很自信。
这本书已经被我直接和间接推荐给多位50岁以上的中老年们(男女都有)得到一致好评,甚至还有75岁老爷爷半夜里看到激动处给我发微信。阿耐这本150多万字描绘的就是他们一代人生活的精华。 从改革开放初期讲起到98年金融危机,以经济改革为主线,辅以细致入微的生活描写. 3个不同身份男人浓缩了他们这一代,工厂生活,投机倒把,国企改革,亚洲金融危机,那段属于他们的青春的日子,也许现在他们看起来会同样觉得当时保守的社会,不可思议,但多少会勾起沉寂已久的那段岁月的回忆,人们常说老了就爱回忆,正好借这本书给他们点空间去回想属于他们自己的激情岁月峥嵘时光。

第二本《古董局中局》
悬疑类的书籍最能引人入胜,父母这代人对古董有着特殊的情结,她们虽从清贫走来,但多少都会念念不忘曾今外婆家的老红木,我还记得以前央视还有档《寻宝》的节目,我爸妈看得不亦乐乎。以古董鉴定为饵,丝丝入扣去找结局,当然没法和阿加莎推理比,但是一口气看完的快感还是有的,于此同时又多涨些古董鉴赏的知识,给父母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书来说还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对于中文作家的书父母的接受度可以更高,当然可以以此为契机,之后把父母发展成东野圭吾,阿加莎迷也是不无可能。

第三本推荐《遥远的救世主》
推荐这本书,我是有些犹豫的。小说中有对商业本质,人性本质的探讨,也有很多佛学穿插在其中,这要比阿耐的书多了些哲意,这书是要花些功夫慢慢去品,但回味无穷。可以建议爸妈们看完了阿耐的《大江东去》再来看这本书,这样会有精神的愉悦。看完后也可以去看小说改编的《天道》,这剧我爸妈和我都看了3遍,忽略像素,当第一次听到天国的女儿,我和芮晓丹一样完全被怔住了,那是灵魂层面的冲击,所以还是推荐给各位以及各位的父母。

我相信看完这三本,你爸妈也许会两眼炯炯有神看着你问再要书单了?或许还会默默偷看你书架上的书。相信我和父母讨论书会是个有趣的体验以及也可以转移他们对于你婚姻,孩子的焦虑。
除了小说外,还可以根据父母的兴趣为她们选书。例如我爸是资深股民,当然我不是,但是我喜欢看看金融学的书,所以每当有不错的金融学方面纪实的书我都会推荐我爸。一开始推荐老爸宋鸿兵的《货币战争》系列,老爸看了第一本就放弃了,说感觉有些玄乎。但是我锲而不舍,后来推荐给他《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一开始他是拒绝的,说什么标题档,后来当书里的一些预言得到验证了,我爸马上follow时寒冰的公众号,一有推送就给我发信息。
我妈就完全是家庭妇女啦,退休后加入了广场舞行列,有次不知为何老妈谈起了薛宝钗,我说你看过红楼梦啊?她说以前看过绘本,我就强烈推荐他看《蒋勋说红楼》,告诉他蒋勋对每一回合都有解读评论,配合原著看效果更佳。普通人看红楼梦最多谈谈贾林薛的爱情纠葛,但经蒋勋的评说,才发现其中句句透露着曹雪芹对于生命,青春的感悟。我妈看完后也赞口不绝,感叹原来还有那么多的巧心思。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抱怨父母和我们间的代沟,父母天天催婚催第三代,事实上是因为他们与社会的脱节造成的,没有新的资讯,没有可关注的事情,因此所有的聚焦点都在柴米油盐以及我们的身上。因此更要鼓励他们多读书多旅行多和世界交流,五六十岁还是能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