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是指人们成长的早年环境,而家庭环境往往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对人产生了什么影响,成年之后的性格可能发生什么变化?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糟糕的原生家庭是指长期的贬低(你不行,指责。。。)会影响一个人的自我概念,自尊、自我价值。而这些影响对之后的人生如影随形,不管走到世界哪个角落都会带着这个烙印。从某种层面上说,如果缺少努力和外部的帮助,糟糕的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非常大,甚至贯穿一生,因为这些自我的概念烙印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们常常自我强化。
我这样问自己,你想成为这样的人吗?真的太可怕了。总说自己不行,因为如果你总是给自己这样的暗示,只会越来越不行,千万不要有这样的认知。
有的时候我也会对孩子偶尔说出一些不太正向的话。孩子自有他的命运由他去吧,先把自己疗愈好,再看他就顺眼了。我唯一的幸运就是我遇到了好的老温,他不会刻意去激怒我,感谢他让我变得更好,我不能想象若是其他的人,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一个人童年的烙印身边有这么一个人时刻影响着我,才使得那些根植在我潜意识深处的心智模式有所松动,这是何其的难。
关于人能否真正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实现自我超越。但其实有两种看法,原生家庭决定论认为童年影响乃至人的一生。
而自我选择论则认为过去不代表未来,你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事实上我觉得我更喜欢第二种。
有很多人真的从原生家庭的设定中走了出来,脱胎换骨,两世为人,所以童年决定一生的说法显然也是客观的。但大部分人是难以走出来的,其实我也非常想搞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爱着急,没有耐心、偶尔莫名会发脾气,担心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投射在我的潜意识深处?
这些都是我们的心智模式决定的,有依恋型、回避型、安全性。
我判断自己应该是缺乏安全感的人,从小我的家庭并不是很完整,我经常跟奶奶生活在一起,而我的爸爸妈妈也经常不在家,我放学回家的之后门也总是关闭的,门上一把锁,我觉得那可能是我心灵上的一点创伤,而我的那扇门也始终没有打开过。
我们常常是自己的陌生人,我们并不了解自己为什么自己的会产生那样的反应。
潜意识里有一个黑盒子,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因为黑盒子的运作不是由意识控制的,而是由潜意识控制的,潜意识是在水下面的,因为看不见的自然也就被它控制。
如何改变,想要深刻的改变,打开黑盒子的“布线”才是至关重要的,里面的“布线”不改变,而只是浅层加一个认知或者行为的“外挂”还是难逃内心旷日持久的冲突。
心智黑盒子的打开过程就是无意识的模式重新与意识层产生连接的过程。想想学骑车是从有意识到无意识的过程,而心智的改变则是反过来从无意识到有意识。
一旦与意识重新产生了连接,架起了桥梁,我们便再次拥有了影响这个反射回路的可能。当完成改变之后,新的回路再次慢慢沉入无意识。这是最关键和困难的一步,但这个也是重建链接的过程,是大脑学习的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无意间在痛苦与更痛苦之间做了选择,为了回避那个更大的痛苦而选择次大的痛苦。
而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反省和反思很多时候,一句简单的自我追问便能解决很多问题,你可以这样问自己,“我在怕什么”就足以抵达真相。
也有人说,你没有必要活在过去,因为原生家庭是过去的事情的,不应该纠结过去是应该看向未来。
而我则认为回顾过去才能了解到自己的心智结构是如何形成,不管是先天的,原声家庭影响的,了解后才能让未来的路更好走。
心智模式的改变,时常像翻越一座高山一样。就如同年轻时候的我们面对孤独,那个时候孤独就好像是面前的一座高山,怎么都无法逾越。
勇敢去面对,逃出你的肖申克:原生家庭。
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