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皇赐名称“广济”
武穴乃美丽江城,地扼吴头楚尾,素有“三省七县通衢”、“鄂东门户”和“入楚第一港”之称。前身为广济县,古称“佛国”,取“广施佛法,普济众生”之意。
武穴历史悠久,夏商周隶属荆州,春秋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属江夏郡,三国属吴,隶属蕲春郡。
西晋时期,广济分属蕲春、寻阳二县。东晋改蕲春为蕲阳,后改为齐昌。北周占齐昌将广济境地划出,立为永宁县。
唐时,因与河南一县重名,玄宗乃亲取佛语“广施佛法,普济众生”之意赐名广济县,隶蕲州郡;宋代以后,广济归属多变,但县名未再更改。
广济,自古享有“千佛之国”、“千庙之县”之盛名。
没落的名寺:广济大藏寺广济古有大藏寺,与白马寺,灵隐寺、少林寺、隆兴寺、大相国寺、法门寺齐名。传闻系唐代蒋祖师自暹罗来此建在余川镇砌石村后峰山处。寺院气势磅礴,光藏经阁就藏有凡文本经书万卷,乃唐朝大乘佛教八大寺之一。
广济有横岗山,茂林修竹,郁郁葱葱,自隋唐开山,寺庙林立。境内有黄牙寺,为东晋古寺。景区著名的景点有龟驮经书、龙头石雕、舍身崖、太阳神庙、云界寺、真武殿、圣母殿、祖爷殿、玉皇殿、龙松等。
广济横岗山:东晋古寺广济梅川有 ”浴佛井” ,1400多年过去,无论干旱或多雨之年,井水始终充盈,冬暖夏凉,清冽甘甜。
广济:梅川 ”浴佛井” 梅川古街石板路广济,县治原乃梅川镇,1953年迁往武穴镇。时值1987年10月23日,广济县撤县建市,更名为武穴。
传闻,撤县建市筹备初叫广济市,未觉不雅。然广济方言乃特殊“楚语”,“寺”和“市”不分,叫广济市,与“广济寺”无异。城市名成寺庙名,况京城有广济寺,芜湖、衡山、五台山、天津宝坻、四川绵竹、辽宁锦州亦有广济寺。
市名与寺名同音,谁能拿捏区分?于是,广济县领导班子议定:以城关武穴镇为城市名称。
“武穴”地名有来由
武穴:曾经的江边水门听说过古长江荆江河段之“九穴十三口”么?
九穴即采穴、杨林穴、宋穴、调弦穴、獐卜穴、郝穴、小岳穴、里社穴、赤剥穴;十三口为虎渡口、油河口、柳子口、罗堰口、松滋、太平、藕池、调弦等。九穴十三口,是古长江保持生态平衡的天然分蓄洪水通道。武穴虽不在列,然自古便是青林湖注江之口,谓青林口。青林口江段古称利水,《寰宇记》误注作“刊水”传之后世,故武穴亦有“刊江”之称。
武穴之境,《康熙丁未志》载:“或云汉以前为邬家阅,人极悍,有精兵,唐号武家阅”。
知道么,明代即在此设巡检司,元设武家穴水站驿传机构,拥战船16只,站户28家,这便是武穴百姓至今耳熟能详的“二十八家”之起源。
传闻武穴最早有24户邬姓船民于乌石矶江衅定居,靠江吃江,故汉代称为“邬家阅”,后演变成“武家阅”、“武家穴”再成“武穴”。
武穴老城街景武家阅之“阅”,含有兵营、检阅、阅兵、巡阅之意。武穴之“穴”,即长江与青林湖相交之口矣。
传闻:汉时大将英布、樊哙曾屯扎于武穴,三国时大将甘宁投吴前乃武穴与富池江段扯锦帆集众为盗之“锦帆贼”。
武穴之“穴”有佐证:史载咸丰三年“穴下青林堤溃,冬月兴修,改真居殿故堤旧址,自西官坝经江防府署,穿正街,筑月塘口,直接下港大堤,将弯月堤裁直”。
武穴以港而立,以港而兴,清末民初乃湖北省七大商埠之一,几与宜昌、沙市齐名,声誉远在上游黄石港、石灰窑之前,地位甚为特殊:
清咸丰年间,设武穴厘金局,后又设江汉关武穴总卡,武穴上关下关地名由此而来。同治年在武穴设掣验局,定江苏仪征盐船(淮盐)在此验票,亦总领鄂东数县盐务,销量与汉口总局不相上下。光绪年设武穴邮政局,民围设湖北省国税厅武穴支厅,同年设武穴稽查征税专局。1915年设湖北省民政厅直接管辖的武穴特种公安局;1930年设武穴度量衡检定所管蕲黄广三县;1932年设黄冈地方法院武穴分院;同年设武穴营业税务局辖浠水、蕲春、广济、黄梅、罗田、阳新县税务分支机构;1937年设湖北省银行武穴支行行政管辖石灰窑、鄂城、孔垄、阳新、浠水办事处。
武穴由穴成名,因港而兴。广济成就武穴,文化底蕴存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