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从心所欲

孔子——从心所欲

作者: 先祖stone | 来源:发表于2020-04-21 21:45 被阅读0次

孔子曾经会有解不开的困惑,甚至会有纠结的痛苦,但是现在没有了,他已经登上了一个高的境界——自由。

何为自由?自由是不被低级需求所束缚,而是你在精神上真正完成了你自己内心的想法,精神上不受束缚的自由。那么孔子真的从心所欲了吗?他为什么自由呢?

之前孔子想通过推行仁政的方法去恢复礼乐制度,同时他需要靠着一些君王,通过做官的方式去平定天下。但是经过整整14年的奔波也没能让孔子成功恢复礼乐制度,所以他决定改变。他并不是要去改变自己的政治理想,因为他没有想过要放弃,他的目标没变,但是方式变了。

孔子意识到,推行仁政的方法行不通,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他决定让自己的弟子帮助自己。他要搞教育,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弟子受到自己的精神传承,毕竟他一个人是很难做到的,但是他的弟子有很多人,甚至还有一些是贤者,他认为弟子可以帮助他一起恢复礼乐制度。

现在的孔子已经处于晚年阶段了,他的经历固然没有年轻时那么旺盛,但是体力不行并不一定代表内心不行,孔子在晚年时,经常会选一些八卦,读一些经典文学的著作,他做这些应该是心甘情愿的,这样也有助于他教育自己的弟子,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这种方法也是比较好的。

孔子老年时精力有所减少,而且现在天下乱套,孔子想要治理天下几乎无望,但他多少还是做了,他还是要实现他的政治理想。曾经晨门说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就是说他明知做不到,还要去做。在大多数人眼里,孔子是那种不懂得变通,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一件事情的人,因为他明知天下太乱了,还要去恢复礼乐制度,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就是他的政治理想。孔子内心有一个这样的目标,同时他拥有使命感,责任感。他没有被低级需求所控制,他是有为的,他认为,这就是自己的使命,他曾说:“如果上天不让礼乐制度存在的话,他就会毁掉这些,但是他没有,说明我们必须要去恢复。”尽管孔子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他仍然去努力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的精神做到了一种超越,超越了自己一个又一个的境界,最终达到了自由,精神的最高境界。

孔子没有突破任何规则,他也没有做出不堪入目的事,但是他的精神已经超越了规则,他不被规则一直约束,而是自己内心给自己一个提醒与警戒。他可以摆脱规则的束缚,在自律中做到自由,所以他不突破规则,却超越了规则,这就是自由。

孔子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他的精力完全不像年轻时,一般的旺盛,但是他真正去努力朝向自己内心的目标,自己的精神也变得不受束缚。精神懈怠的人是不自由的,因为他们被低级需求所控制着,达不到精神的超越,而孔子不是这样。

这就是自由的最高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精神上的超越。

相关文章

  • 论自由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所谓的孔子70岁就已经从心所欲不守规矩的拘束。难道孔子真的做到了从心所欲不逾...

  • 孔子——从心所欲

    孔子曾经会有解不开的困惑,甚至会有纠结的痛苦,但是现在没有了,他已经登上了一个高的境界——自由。 何为自由?自由是...

  • 不要不懂瞎厉害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这里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大智慧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孔子的这七个字:“从心所欲不逾矩” 何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呢?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篇》,...

  • 孔子的自由

    在上一篇我们分析了孔子的耳顺,孔子还曾经说过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那么这里的从心所欲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平常所说...

  • 中医和佛法

    人就要需要约束,孔子曰:“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就是七十从心所欲...

  • 谈谈(六十四)|论自由与强权之主要核心之对立理念

    总体来说,规矩产生快乐。----李率 孔子也说,“不逾矩”,才能够“从心所欲”。原文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吾稍加...

  • 😊😊😊

    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 如你所知,“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在70岁达到的人生巅峰,“从心所欲”是大自由,“不逾矩”是不违反规矩、规律、天命...

  • 孔子的学习简历(四)

    《论语》学习之20404 【思考之八】“从心所欲”是一种什么境界? 孔子说他“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七十岁的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从心所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xm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