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龟行”一般的啃读吧。
不怕慢就怕站。
1.社会即学校
这是大先生在自己的老师杜威“学校即社会”的基础上翻转之后提出的观点。
大先生认为,整个社会就是生活的场所,也是教育的空间,这样的空间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可供师生浸润其中,获得更多的教育“现场”。
2.教学要合一
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还要依据学生所学的内容来确定教什么内容,即以学定教,还要边教边学,这就是教学相长。
大先生深谙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近一个世纪之前的观点,到现在我们依然还在努力朝这样的目标奋进——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学合一。
3.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这其实就是打破了学校与校外“墙”的壁垒,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拆墙透绿”。
不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人都可以做师生(相互学习),这就是社会这个“大课堂”的魅力。
“大课堂”里有海量的教育材料、教育方法、教育工具和教育环境,不只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而是“处处留心皆教育”。人人都可做老师,随时
能“秒变”回学生,这就是构筑学习型的社会,这就叫学习中心。
4.学校是文化的旅馆
人应当永远做学生,而不是永远都在学校。
这不就是“终身学习”的理念么?
朱永新教授说“大自然的生活场景才是教育的最终归宿,也是文化的细胞”。越品越觉得太有深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