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人格”
这一夜的阅读,也许是武志红老师的采访内容有点多,且有了一定得深度。所以我的感悟,还有点懵懂,有点闷闷的觉知…
但是回忆读过的文字,注入内心时,确实满足!
文章里,讲了一个人/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我,成为一个“会爱的人”的力量,来自于“他的人格”…
当然这里的“人格”有点像是人生这张白纸上的“第一笔”——或者我用“原生家庭”,用母亲、父亲为孩子的情绪、认知等第一次的注入,会形象一点。
文章里对于母亲父亲的要求是高的——特别是“为人父、为人母”者,不仅是为母则刚,就够了。
长辈的情绪,要像个“容器”——可以认可孩子成功时的欢喜;同样在孩子搞砸时、失败时,却要能够托住孩子的心理/他的自责…
如果可以成为孩子情绪的依托,他/她心理的支撑…
那么,这样长大的小孩,情绪会是稳定的——因为他/她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自己是被允许犯错误的。哪怕失败了,“我”依然是被爱着的!
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这个挫败的小孩,却得到了父母的理解、支持,鼓励时——“我们”是不是会有更多的动力、意志去成为更好的自我…
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多数情况下会打造出“更好的自己”,一个“真实的自我”——以我的内在需要为核心,去成为一个自我认可的人儿!
许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