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一粒粒
1
和一位很久不见的朋友聚餐。
谈了很多的想法,交流了大家的一些近况。期间谈到了他的一些成就的事情,又买了一套房子,又增加了哪些资产,又买了保险。。。。。为他高兴之余,也为自己感到焦虑,毕业这么多年以来,我竟是什么也不曾为自己挣得,竟然,还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刻,失业了。没有结婚,没有房产,无业游民,一个典型的失败者的代表。
人到中年,身边的朋友同学各个成家立业,事业有成,好像也只有我独自在这来来去去间还是老样子。我们去了曾经很多次的校园附近一家餐馆吃干锅,因为是下雨的缘故吧,在这凄恻潇潇雨歇中,往日的熟悉之感和一种陌生的颓败之感混杂在一起,熟悉又带有一种略微的恐惧。
曾经有很多次在这里和同学朋友把酒言欢,串串干锅、烤鱼、烧鸡公、老鸭汤、火锅等等各色的菜式我们基本上都尝 了个遍,我们的青春岁月在每一个飘香的锅底、升腾的各色美食余香中若隐若现。明明觉得过去没那么远,明明觉得我依然还是那个我。安静的在那边,校园还在,乡村基还在,旁边的那家炒饭店还在,远近闻名的串串还在,肖战喜欢的脆皮鸡还在,花店还在,无不让人感受到熟悉的气息。
此情此景,莫名想起了那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但问客从何出来”。 变化总是悄然间发生的,这条美食街,曾经的抄手店和面包店换成了一排奶茶店,买了一杯奶茶,却还是不如以前在寝室楼下的茉香奶绿。大路水果摊摊店换成了一个便利店,这一条支路上不少记忆中的店铺早已改弦更张,换了姓名和装修。想起我们寝室的第一次聚餐,我第一次和男生单独出来吃串串,第一次和相亲对象一起烧鸡公,和我最好的朋友无数次的相约,还有同班同学考研后一次又一次的聚餐,无不历历在目。此时当我一个人在等待的时候,这些经年累月,却只是一个记忆的闪回,什么也没有留下。我怎么,还是一个人呢?这样窸窣淼淼的感觉一瞬间在心里烫了一个洞,然后这个洞越来越大,呼吸的重量变得越来越沉重,一个无根的野草,什么都没有抓住。少小离家的人,回归本应是荣耀加身,自豪满怀,而此时却是一个失败的斗鸡,想要去躲,想要藏起来。
2
跟朋友的聊天,听着别人的盛况相比之下难免不有些失落,感叹自己的失败。但是却越发觉得,想聊的,根本不是同一个世界。朋友的世界很实际,一直以来就是在计算各种花费,家庭年度支出,柴米油盐,家长里短;而我,没有成家,想的是如何发掘自己的快乐,创造自己的价值。婚姻是座围城,但城外的我并不想进入其中,我对朋友说,我对婚姻没有向往。对我来说,婚姻太过于沉重,朋友的例子更是无数结婚后的缩影,努力地工作还房贷,牺牲自己培养好下一代。婚姻,有朋友曾戏谑的说了一句,是两个人的团队合作战,是一整个家庭的责任,付出。但要生活在这样实实在在的烟火气息之中,我感到无比压抑。生活难道就是这个样子的吗?婚姻就该如此吗?
也许,普通人的生活就该如此,我只是大多数中一隅,最终都不会逃掉结婚成家立业这样一个劫难。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勇士,是在看透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我自己总是不勇敢的,不想在现实里妥协自己的快乐和愿望,却也总被现实一次又一次的鞭笞,承认吧,接受吧。我又总是一腔孤勇,不畏命运,泪水过后又是一个欣欣然的勇士,继续向前看,向快乐看。最终,这个矛盾的综合体选择了认清现实,但也在现实里给自己构建了一个桃花源。生活,不止有苟且,还应有诗和远方。
我们对于快乐和幸福的定义往往被大众的普遍价值观所影响。人,到了一定年纪,就应该结婚生小孩,过稳定的生活。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人能好好生活的前提,一定是能够清楚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如果不知所以,不明白自己,你不明白为什么会快乐或者什么是你自己真正想要的,活着始终会缺少一些意义。钱财资产能够保障生活,稳定的家庭生活会给自己带来一些安定,却不足以滋养心灵,让内心得到充实 。相反,不受外物的干扰,以内心纯粹的快乐为快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幸福的源泉。我们需要不断修炼。有句老话说的好,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老天安排给你的道理和功课你总得去完成,不分时间早晚,探寻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总得需要你去完成。有些人运气好,早早地知道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人生过得很完美;有些人略为晚熟,还需要人生路途的各种历练方能有所成;有些人,可能还在茫茫的混沌之中等待指引。。。。。但,总是要殊途同归的呀。
我们总是要以自己的快乐为快乐,以自己的需求为起点,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才算踏上了自己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