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立冬,但阳光依然灿烂,独行于黑河西岸的森林公园,望着干枯的花朵,想起了他们夏的灿烂,秋的努力绽放。而今,时节已入冬天,花已残,草已黄,唯有新开的人工湖,湖水依然清澈,而湖边的绿草,似乎在湖水的期待里依然泛着绿色的生机,告诉我,残冬,并不是没有一点生机。
逝去的10月,有太多的意外,这一个个意外,也许就是无常吧!这所有的无常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也有很多深刻的领悟,一味地善良,一味地的付出,也许会让自己陷入深渊,而善良,要带锋芒,更要懂得保护自己。
想起尼采的那句话:“你在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你”,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一天,自己会站在台上,会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去诉说的内心的委屈与不甘。但所有的都已成事实,而我所有的解释,是那样的无力,甚至是苍白……
在这样的冬日里,看着灿烂的阳光,我不想多想,就想着像动物那样,窝在洞里,一动不动的望着暖阳,去慢慢的疗伤;也想去大自然里寻找四季的更替,去寻找生命的轮回。带着这样的想法,驱车去了黑河西岸,在那个还没有开发好的森林公园里,静静的去想,去看那一汪澄澈的湖水。湖水清澈,一颗颗石子清晰可见,在湛蓝的天空的映照下,湖水也格外蓝,湖边是刚刚铺好的红色跑道,后面是干枯的看不到边的残花。
生命的轮回,四季的更替,在匆匆中交替。自然之道,大概就是如此吧!
听着一本本书,读着一段段可以疗愈的文字,心里也不那么难受了。回到家里,翻起《读者》,读那些民国时代的国学大师的点点滴滴,看着他们对学问的专注,对未来的憧憬,在那样一个跌宕的岁月里,仍然用心的做学问,读书,讲学,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但也是大师频出的年代,大师们学贯中西,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个性,一篇篇文章,构成了一幅幅大师的速写,在文字当中,仿佛看到了他们的另一面人生。从章太炎,到吴宓,每一个人都是一颗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照耀着迷惘的中国人,引领着无数的青年人,为追逐自由和梦想而努力,而奋斗。
一篇篇短小的文章,虽然简洁,但在阅读中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人的气度,在任何时候,保持自己的初心,做好知识的引路人,做一个有风骨的文化人,不谄媚,不随流,而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里,他们对知识的态度,对未来的眼界,都让一百年后今天的我而仰慕。这,也许就是中国文人的骨气吧!
而今,我们更多的把时间沉迷有网络,浏览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手机绑架了我们的碎片时间,各种娱乐活动,让自己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来,寻找自己的初心。一直走得太急,一直走得太快,反而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期望,最初的心愿。乘着这样的一个季节,慢慢思考自己这工作20年的收获,去重新定位自己,去改变自己,让自己在岁月的磨砺当中,不再迷惘中忙乱的急行,慢下来,去思考自己,思考孩子的教育和家庭的走向。
尼采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愿以后,每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都能起舞,做一个专注的舞者,共勉!
挥手之间:岁月当中独自行走,不羡慕别人,不菲薄自己。时光荏苒,寻找美好记忆,记录点滴感受,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