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造车新势力的“傲慢与偏见”

造车新势力的“傲慢与偏见”

作者: 树先生1988 | 来源:发表于2021-07-11 17:04 被阅读0次

前阵子,一则视频刷爆网络,一位身着“刹车失灵”并配有大大的特斯拉LOGO的女士,在上海车展特斯拉展台“维权”,后被现场工作人员抬走,激起了全网的愤慨与热议。

作为从小喜欢汽车,大学毕业后在汽车行业混了十几年的“非资深人士”,我想讲一讲我眼中的特斯拉。

一、自我封神

2016年左右,我在位于北京金融街的特斯拉体验中心,第一次见到了被热炒的特斯拉Model S,作为在汽车生产线干过半年的人,我第一反应,这车好差。

当时,我看到的那台展车,钣金的接缝极宽,且不均匀,关门声也是轻飘飘(车门关闭力体验很差),整体做工还不如同价位的BBA,甚至有的地方连10万元的自主品牌汽车都不如。销售人员指着这个玩意跟我说,看,这就是下一代汽车,这就是未来。我却怎么都不敢相信。

当时,认真体验了一下这台车的人机工学,确实做得很棒,大大的显示屏,鸥翼门,都是很“哇塞”的配置,销售又介绍了一堆辅助驾驶,也是听得云里雾里。因为不能试驾,所以对这台车的感受只是静态体验。

后来,随着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投产,价格更便宜的modle3变得随处可见。很酷的造型,加上配合炫酷的功能体验,加上极简的购买方式、高冷的体验店、长相优秀且业务专业的销售人员、无套路的一口价,无疑增加了这款车的美誉度。买台特斯拉,变成了一件很潮的事。

上个月,因为一些业务,跟特斯拉中国区的员工有过浅层接触,言谈中,优越感满满,只有特斯拉代表未来,BBA、日系三兄弟,都是过去式。国产纯电更不值一提。国产燃油简直就是清末民初的产物了。

二、事实真像

按照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制定了“三总三横”的发展路线,其中,“三纵”代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横”代表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三条发展途径。纯电动汽车因为门槛低,备受资本青睐。

目前,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所有的“新势力”,都集中在纯电动汽车,因为门槛低、模块化程度高。所谓的超长续航,无非就是加大容量电池;所谓的智能驾驶模块,外部采购就是了。有人会疑问,这么简单,为什么传统汽车厂家做不出那么“哇塞”的纯电动汽车做呢?因为赔钱。

“新势力”之所以敢在纯电动汽车领域赔本赚吆喝,是因为有资本加持,动辄一个商业计划、一个PPT就融到十几亿,再找传统汽车厂代工,可以低成本持续赔本赚吆喝。而传统汽车厂,因为有厂房、设备、人员等沉重负担,同时,“方头方脑、老气横秋”,缺乏“故事思维”,不受资本青睐,只能天天算计'投多少钱、赚多少钱、钱从哪里来“,所以看起来”很笨拙“。同样制造成本20万的车,新势力可以20万出售。传统厂商只能卖25万,才能保证不亏本。

所以,纯电动汽车市场,主打超长续航的,都是没有任何技术积累的新势力;传统厂商在这个领域根本打不过新势力。而传统汽车厂商,都在埋头做混合动力、做氢燃料电池汽车,新势力因为没有兴趣做技术积累,自然也不会涉足这两个领域。

其实,特斯拉事件,说白了,就好比一个水杯。特斯拉的水杯设计精美,显示温度,再加上人工智能语音对话,非常酷。但当你倒一杯谁准备喝的时候,你发现原来它一切都很棒,只是漏水。

三、丑恶的资本

马克思讲过,如果要买一条绞死资本家的绳索,只要价格合适,资本家也会卖给你。任何行业,一旦沾上资本,吃相都很难看。

比如共享单车,本来是社会资源最大化利用的良好初衷,但因为资本的杀入,为了争夺市场,低价、甚至免费使用。当小资本被大资本挤出以后,共享单车的价格大幅上升,同时,垃圾遍地。

共享汽车也是这个套路。起初出租车是恶龙,各种共享软件,因为有资本加持,恶意的价格战,让消费者0元打车、司机轻松“发家致富”。当资本布局完成后,一面提高打车价格(很多城市,滴滴要比出租车贵),一方面盘剥司机,共享本身,又变成了另一条恶龙。

还有千团大战、美团买菜等等。一旦资本注入,起初都是包装成革命者、颠覆者,在不择手段绞死竞争者后,才会露出本来面目。

为什么到了汽车领域,会出现新旧共存呢?因为低技术门槛的纯电动汽车根本满足不了大家的出行需求。及使续航到了1000公里,也不能消除大家的充电焦虑,只能是缓解了 充电焦虑。而且,从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来看,纯电动汽车并不比混合动力汽车低,更被提黑科技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未来10年,都将是纯电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共存的局面。10年以后,可能氢燃料电池汽车会革了纯电动汽车的命。

所以,特斯拉的傲慢与偏见,除了因为态度恶劣遭到市场的罪与罚,未来,随着老百姓对新能源这一概念的普及,以及插混技术成本降低和氢燃料电池技术愈发成熟,特斯拉也会作为恶龙,被下个阶段的“革命者”无情“鞭笞”。

下个阶段的革命者会是谁呢?很可能就是那些坚守初心和手艺,死磕技术的、方头方脑的传统车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造车新势力的“傲慢与偏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gk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