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孙子兵法》中的教育智慧(二)—读《行军篇》有感

《孙子兵法》中的教育智慧(二)—读《行军篇》有感

作者: 海风轻吹 | 来源:发表于2023-06-28 17:26 被阅读0次

       孙子在《行军篇》中从多种角度列举了不同的地形军情,分析利弊,明辨是非,洞察先机,知晓进退。这种由天势、地势、人势、形势而定行势的思路,充分表现出行军打仗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多么周全缜密,有了这样细致入微的小分析和全盘考虑的大统筹,才会有战争中的顺势而为,见机行事,见好就收,胜券在握。教育与行军亦有相通之处,我的思考是:

                教育要“进”“退”有度

       身边有青春期的孩子,无论家长还是老师总会遇到这样那样棘手的问题,常会看到有的家长愁眉不展甚至抓狂,常会听到有的老师失望叹息,为什么这些孩子如此叛逆不听话,都要和大人们对着干呢!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大,喜怒无常,和他们不能硬碰硬,那样做只会是两败俱伤,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要学会明智地退让。首先要理解并接纳孩子的坏脾气和不完美,他们有时发脾气其实是无助的表现,或许是犯了错陷于自责,或许是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去了解孩子不安的根源。

       其次要反思自身不足,多倾听孩子的倾诉。有时孩子表现出来的种种不好也是家长潜移默化影响出来的,这时候我们除了要自我反省外,还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试着和孩子平等对话,只有建立信任感,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愿意说出自己的麻烦和痛苦。

       第三,我们还要以退为进,说孩子愿意听能接受的话,化解他们心中的青春结,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进退有度,这也是一种教育智慧。

       孙子曰:“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意思是:“兵力并非越多越好,不可一味迷信武力,轻举妄动,而是要足以做到集中兵力、查明敌情、战胜敌人罢了。”兵贵精不贵多,兵贵质不贵量。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也曾提起李鼎铭先生关于“精兵简政”的建议十分好,可以采纳。延伸至教育中,我的思考是:

              教育要“质”“量”均衡

       提起河南的教育,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考生多,高校少;班额大,学生压力大。而现在,则是县城学生多得装不下,农村学校要倒闭;学生作业多得影响了视力,影响了字体,考试多得让学生失去了兴趣,失去了乐趣。正所谓“学生非益多也,作业非益多也,考试非益多也。”

       有朋友在县城任教,小学低学段,每个班近八十人,她教了两个班,工作量可想而知,兼顾每一个孩子会不会有心无力。有亲戚家的孩子在初中,学校管理很严,老师很负责任,周末回家还得上网课,根本无暇休息,作业量比平时还厉害,孩子的视力与日俱减。一个搞心理咨询的朋友感叹,每到星期天,到她工作室咨询的孩子都是络绎不绝,追根溯源,很多都是考试惹的祸。

       面对此等现状,我们怎不心痛!因为失衡必失力,失力必失众,失众必失情,失情必失信。

       教育,呼唤“质”“量”均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子兵法》中的教育智慧(二)—读《行军篇》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go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