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子兵法》之《形篇》,自然要对“形”之内涵有所了解,开篇一句“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告诉我们战争的“形”包含两方面:一是抓基础建设,增强“军事实力”,具体可从“度”,“量”,“数”,“称”,“胜”等方面充实力量;二是抢占主动权,寻找有利时机,战胜对方。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实力,打胜仗的机会就可能错失过去,如果没有机会,实力也无法展现。
老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道理适用于各个领域。在表演行业,人们会给那些功底扎实、演技高超的演员赋予“演技派”或“实力派”的称号,无论多么富于挑战性的角色,他们都能拿捏到位,演得惟妙惟肖。而一些所谓的“偶像派”演员,看似光鲜亮丽,在角色把握上却显得生硬有余,从容不够,所以,有时明明是一个好角色,因为演技的问题,也无法出彩。
教育生活中,亦是如此。面对各种各样的比赛,有的老师善于抓住机遇,勇敢面对,迎难而上,这样的历练多了,自身实力有所增强,或许因为某一次比赛成绩优秀,就会让自己的成长再上一个新台阶;有的老师心有怯意,不敢参与迎战,总觉实力不够,机会就这样白白失去了。
由此看来,厚积才能薄发,我们只有把“形”充实好,有了丰厚的积累,足够的实力,才能为以后的“蓄势待发”做好准备。
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提升自身的实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理论充实思想,实践相伴行动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多读经典,多读好书,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教育思想,汲取教育智慧,树立自己的成长方向,明确自己的教育定位,寻找教育生涯的“至高点”。仰望星空有梦想,脚踏实地道且长。路虽远行则将至,我们绝对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有把想法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才有可能实现我们的小目标和大梦想。知行合一是最好的成长。
二、外修教学技能,内修潜力素养
“术业有专攻”,做教师,我们要懂教育教学规律,不同的学科,又有不同的特点。做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做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做班主任,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动向,教学技能和班级管理技能这些都属于外在的显性的技术层面的能力,具有公共性特征。但教育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教授,效果可能会大相径庭,因为每位老师身上都有各自的隐性特质,比如有的长读写,有的善歌舞,有的爱绘画等,把这些个性化的素养融入教学中,这才能体现出教学的艺术性特点。因此,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发挥特长,和教育教学相融相生,会给教育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美丽。
三、跨界学习广视野,精心研究深漫溯
教学中提倡“跨学科学习”,以拓宽视野,提升能力。教育更应该进行跨界学习,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其他领域的构建情况,发展规律,从中触发灵感,得到启示,运用于教育教学研究。
比如,很多名家都说,“教育是农业”,因为我们的育人过程和农民种庄稼的过程非常相像,耕地,播种,施肥,浇水,治虫,收获,那么,我们就可以真正地走进田野,去认真了解一下。当然也可以走进企业和医疗行业,都可以找到和教育相通的地方。走出教育看教育,我们的视野会更加广阔,思维会更加活跃,想法会更加多样。带着这样的收获再走进教育,静心深研,肯定会有一番新天地。
总而言之,“形”就是打底子,就是抓基础,就是重积累,兵法中的五条原则“度”“量”“数”“称”“胜”其实和教育也是相通的。为人师,既要做善学者,又要做善教者,既要有方向,又要有路径。修道保法,厚积薄发,教师有实力,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