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说的一切都可能是错的!
即使你赞同我的观点,你的生活也不会因此有任何改变!
除非——你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这是书先生在简书的第95篇原创文章。本文约3100字,请花6分钟来阅读。)
引子
有不少读者在后台留言,问《寒门子弟成才的9条军规》后面四条到底什么时候出。连载作品被读者催稿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这说明读者喜欢你的作品。
当然,这也不是一件绝对的事,取决于你写的是哪种类型的文章。比如在一些网络小说平台,被读者催稿就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作品的质量和读者的素质是正相关的。大多数玄幻小说文字粗糙、思想贫乏,满足的只是读者消磨时间或者意淫的心理需求。
这种粗制滥造、空洞无物的纯粹感官刺激,可替代性很强。喜欢这种作品的读者大都缺乏耐心,一旦作者更新速度不够,TA的读者大概率会“移情别恋”,有的甚至会恶语相向。
但我没有这样的担忧——我有充分的信心我的读者肯定不会是这样的反应。我的信心来自于我的写作风格:我一直坚持以逻辑来分析这个世界,因此愿意阅读我作品的,也一定是热爱理性和热爱思考的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
现在大家都在提“消费升级”,而文化消费也是会升级的。我相信,那些粗制滥造、滥竽充数的文化产品迟早会遭到品味逐渐提升的文化消费者的唾弃。那些没有营养的快餐文学和纯鸡汤仍然会有它的读者,但越来越多的人将会选择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更有温度的作品。
而我只坚持写这样的东西。
如果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是一件值得做、应该做的事情,那就应该勇敢的去做。这正是我想和朋友们分享的寒门子弟应该克服的第4个心理障碍:不够主动。
寒门子弟成才的9条军规
6. 要主动
要主动,说得通俗点,就是脸皮要厚。这里的脸皮厚,不是贬义词,而是一种对他人看法脱敏的表现。
前面我曾经提到,越是处于底层的人越是敏感。这种敏感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本来是一种自我保护,但从外在表现来看,就是做事畏手畏脚、过于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出生寒门的人大多性格偏内向,做事尽量不出头,求安稳而少开创。这实在怪不得我们,这和寒门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关。
这些年,所谓原生家庭对人一生成长的影响,人们讨论得很多,但真正追溯到家庭教育根源的很少。寒门和中产以上家庭在教育子女上的区别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权重最大:服从的对象。
据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项报告,越是贫穷的家庭,越倾向于教育子女要服从权威,但可以蔑视规则;而成功的家庭恰恰相反,他们更倾向于教育子女要服从规则,但应该蔑视权威。 (2017年6月的六级快速阅读就是讲这个,不知道参加过这次考试的读者朋友还有没有印象?)
权威的来源以身份为主,而规则是博弈的结果。这种服从对象的区别实际上根子在父母的定位。寒门子弟的父母自然不算成功人士,但父母的身份可以天然赋予他们权威。说句诛心的话,很多寒门父母唯一让子女尊敬的恐怕只有父母这层身份了。从很多寒门父母养育子女的方式来看,他们为维持这个身份所付出的努力也微乎其微,其权威性仅仅来自于生理层面。
天下还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吗?
有,那就是,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我们会养成的习惯——其中之一就是不够主动。
一位好友给我留言说,请不要总是以自己来举例。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但很遗憾,在这个系列里很难做到。因为这个系列本身就是来自我对自己亲身经历的感悟,如果不以自己的真实经历来举例说明,那所有的分享都成了无本之木了。
(另外,那种动不动就“我有一个朋友……”的写作方式,我个人是比较反感的。如果是编造的东西,就大大方方的写成小说,不要明眼人一看就是捏造的,还非得拉个莫须有的朋友来垫背。)
我始终认为,真实的东西永远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所以,接下来你读到的仍然是我的经历,真实的经历。
大学里,绝大部分时间内,我需要自己挣生活费。那几年,我干过不少事情:送过酸奶、推销过文曲星、地下通道摆过摊……当然,和我那个年代的很多大学生一样,我也做过家教。
当年可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的在线教育平台,大学生家教还是很流行的东西。大学生找家教的方式也很传统。每个大学(或者附近的几所大学)附近会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想要做家教的大学生到那个地方去,找个地方坐下,在面前摆一张纸板,上面写好自己擅长的科目。大概就是下面图片中的样子:
我第一次走到学校附近的家教市场时,沿着过道走了两圈,心里一个念头反复冒起:我X,这不和讨饭差不多吗?而且据我观察,成交率也很低啊,就算坐一下午,也不见得有收获。这事儿不能这样干!
那应该怎样干啊?
主动出击。
所以,我那天没有在那里“坐等”,而是去网吧制作了一份传单。简单不花哨,但是排版清爽,上面写清楚我擅长的科目、特色、收费情况以及联系电话。制作好传单后,我打印了100份,然后再次前往家教市场。
当我发现有家长在留意英语家教时,我就主动迎上去,先递给TA一张传单,然后尽量找机会和TA谈上几句。一般来说,有交谈比没有交谈成交的概率要大很多。
当时,像我这样找家教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人都是规规矩矩的坐在一个地方,像菜市场的鱼一样,等着顾客来挑拣。不同的方式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那些坐着找家教的人成功率多少,说实话,我并不清楚,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坐着找过家教。我清楚的是,因为主动出击,我找家教的成功率是100%,从未空手而归。
(这里,我想说个题外话。虽然我通过自己的主动出击,总是能够找到家教,为自己挣得生活费。但是,我后来了解到,自己找的家教,无论是从单价还是稳定性上,都远不如老师介绍的好。客户愿意为教师的担保支付溢价。这个发现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挤破门不如找对人。与其拼命求得许多人的认可,不如取得一个关键人物的认可。)
结语
我举这个简单的例子,只是想说明,做事主动一点,往往会有更好的结果。或许有人会说,做事主动不是老生常谈吗?还有谁不知道应该主动一点呢?
是的,或许这已经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未必人人能做到。我在这个系列里提出来,正是因为这个要求对寒门子弟来说格外的难以达到。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教导要听话,不要出头,所以总是察言观色,既无谋定,也无后动;从小就听父母抱怨,好事永远不会落在他们头上,所以也认定好事永远不会落在自己头上;从小就听父母忿忿之言,说那些成功之人,不是靠关系就是靠不正当手段,所以认定主动的努力也不会有什么回报。
贫穷而不努力的人总喜欢标榜自己道德的高尚:我成不了马云,是因为我干不出来卖假货的事;我成不了马化腾,是因为我不会去抄袭;我成不了周鸿祎,是因为我不愿意去做流氓软件。当一个人把不努力美化成了高尚的情操时,所有的努力行为自然被放到了被批判的位置。在这种价值观熏陶下长大的寒门子弟,要做事主动,谈何容易?
可是,越是不容易,越是要去做。我们最后能走多远,某种程度上就取决于我们能抛开多少这样的束缚。记得有一个研究说,一个人在将死之时,最后悔的不是自己做过什么,而是没有去做什么。所以,下次当你想做什么,而那又不会伤害他人的时候,勇敢的去做。
然而,我们还面临一个最大的障碍——我们的父母。和所有敏感而懦弱的人一样,他们很容易就被“伤害”。我见过很多人,因为有患了“巨婴症”的父母,日子过得极其压抑,脸上从来没有过发自内心的笑容。
所以,下一篇《军规》,我会谈谈心理篇最重要的一点:寒门子弟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敬请期待!
【作者简介】
书先生和路夫人,80后大学教师一对。
书先生语言老司机,玩转英语、德语、Python计算机编程;
路夫人旅游达人,足迹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过精彩人生!
网友评论